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牵头

单位

协办

单位

完成

时限

41

优化拓展发展空间

◆科学编制城乡规划,确保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符合规划要求;加快产业用地收储,做好城市建成区存量土地挖潜工作;建立示范区土地利用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和管理政策,促进示范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国土分局

规划分局

各重点功能区、各有关镇(街道)

按计划完成

42

◆加快推进六环路以南村庄的搬迁改造,促使土地连片开发、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

住建委

新农办、各有关镇(街道)

2014.12

43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推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

发改委

全区各单位

按计划完成

44

◆完善项目信息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集中支持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引导央企研发成果和技术产品在昌平就地产业化;做大做强一批“专、特、精、新”的创新型企业。

科委、经信委、科技园区

示范区内各重点功能区

2015.12

45

◆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投资融资等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发改委

科委、经信委、科技园区

2015.12

46

推动高端产业聚集

◆积极吸引技术水平高、投入强度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入驻;着力做好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服务;强化以商招商、以业招商、以情招商,形成招商引资合力;重点支持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延伸,打造产业集群;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推动高端产业聚集,形成以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投资促进局

行政服务中心、示范区内各重点功能区、各镇(街道)

2015.12

47

推进科技金融创新

◆建立健全科技与资本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项目建设,逐步形成覆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开展先行先试的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建设城乡一体化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着力构建以一带多、共同发展、多元化的政府融资平台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以发放国有企业债、城投债、银团贷款等形式,筹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积极推动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上市与社会融资,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兼并重组,在资本市场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昌平板块”;积极推进金融后台服务体系建设。

发改委

科委

科技园区

2015.12

48

集聚高端领军人才

◆广泛招纳、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形成吸纳人才的主阵地和人才特区;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搭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人才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支持优秀人才进入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积极推进留学人员昌平创业园建设,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推进全市人才工作试点区建设,着力打造聚集程度高、体制机制活、使用效率佳、服务环境优的人才高地;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创造便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类人才在户籍、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有作为。

人力社保局

全区各单位

2015.12

49

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与周边区县特别是海淀区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安排、政策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协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改委

全区各单位

2015.12

50

着力打造未来科技城

◆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强化对入驻企业的服务,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风格雅致的科技新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中央企业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一流科研人才的集聚地、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和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创业机制,依托入驻央企雄厚的研发实力,加速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全面展示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发挥未来科技城的辐射和聚集优势,继续吸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的研发机构和产业基地落户昌平,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按照“一城带两镇”的思路,促进未来科技城与周边地区在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东部区域发展水平。

未来科技城公司

公安分局、市政市容委、住建委、发改委、科委、教委、文化委、商务委、经信委、财政局、水务局、交通局、体育局、园林绿化局、卫生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公路分局、投促局、行政服务中心、小汤山镇、北七家镇、供电公司、其它有关单位

2015.12



  三、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牵头

单位

协办

单位

完成

时限

51

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推动建立科教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合作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形成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积极推进联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加快培育形成高端创新集群;加快推进以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发挥好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的桥梁作用。

科委

经信委、教委、科技园区、高教园区

2015.12

52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在昌平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或研发总部;大力支持企业依托自身资源,自办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切实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标准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帮助和组织企业广泛开拓海内外市场;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经信委

科委、科技园区、投资促进局

2015.12

53

健全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围绕人才、资本、技术等核心创新要素,着力完善各项政策,强化激励引导,形成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规范化、层次化、适合昌平特点的科技政策体系,着力营造支持创新的政策服务环境;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以金融服务、创业风险投资服务、知识产权代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中介机构迅速发展壮大,形成风险投资、科技研发、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中介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建立紧密联系,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以北京建设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和专利交易中心为契机,探索建立一批具有技术转移功能的地区性服务机构,促进创新要素和技术产品的流动、聚集和合理配置,确保技术市场持久繁荣活跃。

科委

发改委、经信委、人力社保局、科技园区

2015.12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牵头

单位

协办

单位

完成

时限

54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科技园区

经信委、投资促进局

2015.12

55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为高科技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要注重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集团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落户,培育壮大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打造京北现代服务业集群。

商务委

投资促进局

2015.12

56

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能源科技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发展以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能源载体行业为基础,以能源科技系统集成为核心,以提供高端产品和技术服务为目标的能源科技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智能电网、太阳能光伏产业;鼓励石油研发服务企业发展;引进科技服务型煤炭科技企业,吸引电力等行业的节能减排类企业落户昌平。

经信委、发改委、投资促进局、科技园区

未来科技城公司、振邦承基公司

2015.12

57

◆高端现代制造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以汽车产业、特种机械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制造业格局。

经信委

投资促进局

2015.12

58

◆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丰富的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构建具备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生物医药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推进新型疫苗、基因药物、诊断试剂等高端领域发展;在关键共性领域,建设研发创新、工艺技术支撑、生物外包服务等平台。

科技园区

经信委、科委、投资促进局、生命科学园

2015.12

59

加快发展三大先导产业

◆科技研发产业: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优势,以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为载体,以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研发资源为核心,打造科技研发产业集群;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集成政策,吸引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落户昌平;鼓励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建立共同研发平台,推动科技创新研发和新技术产品孵化;大力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开展各类各级研发活动。

科委

经信委、投资促进局、科技园区

2015.12

60

◆科技商务产业:以科技商务区(TBD)为核心,建设高品位的商务服务环境,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服务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注重发展楼宇经济,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配备设施齐全、专业化功能突出的科技商务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兴昌公司

发改委、市政市容委、投资促进局、经信委

商务委、科委、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科技园区、各有关镇(街道)

2015.12

61

◆信息服务产业:依托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央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等资源,围绕3G通信和下一代网络建设的需求,推动技术研发、内容开发、电信运营等环节密切合作,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软件开发、电信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信息产业集群。

经信委

商务委、投资促进局、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未来科技城公司

2015.12

62

积极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科技展示功能,促进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发展;高层次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苹果主题公园、香味葡萄园、百合温室等特色园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农业品牌;成功举办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释放世界草莓大会的会展效应,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农业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以“一花三果”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农委

科委、农业局、园林绿化局、农服中心、草莓办、农业园、各有关镇(街道)

2015.12

63

◆旅游休闲产业:建设产业体系完善、旅游形象突出、服务品质高端、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九华银贝水上世界等重点旅游项目,促进旅游景区升级改造;科学调整旅游休闲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十三陵、小汤山、延寿等旅游特色镇建设,着力打造以明文化为特色的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小汤山温泉为载体的现代娱乐休闲度假区,以未来科技城为基础的温榆河商务休闲度假区,以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延寿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区;积极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加快聚集高端旅游要素,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国际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与会展商贸、都市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端旅游休闲产品,使旅游休闲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旅游局

商务委、投资促进局、小汤山镇、十三陵镇、延寿镇、十三陵特区、文促中心

2015.12

64

◆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以数字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功能园区;深入挖掘利用昌平地域文化资源,注入现代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服务企业;吸引文化创意人才来昌平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精品化道路,提升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塑造昌平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

宣传部

文化委、投资促进局、人力社保局、文促中心

2015.12

65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突出能源科技产业的支柱地位,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结合昌平新城东区建设,扎实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东区建设,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企业孵化器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入园企业,提升产业素质。积极引进企业总部,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土地利用强度,扩大园区产出规模;大力推进中科创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电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科技园区

规划分局、国土分局、住建委、投资促进局、兴昌公司 

2015.12

66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产业化链条,积极引入一定规模的高端生物医药品牌企业;加快推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先正达北京生物科技研究实验室、北大国际医院、方正医药研究院、迈瑞北京研究院、泰康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整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周边空间资源,进一步拓展生命科学园产业发展空间;力争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成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为主要目标,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产业中心。

科技园区

生命科学园

规划分局、国土分局、住建委、投资促进局

2015.12 

67

◆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围绕关键材料、新能源、重大装备及信息服务等国家支柱行业,发展成为重要行业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集群,最终建成生态和谐、设施完备、功能超前、布局合理的国际级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营。

振邦承基

科技园区

2015.12

68

◆科技商务区(TBD):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配备设施齐全、专业化功能突出的科技商务产业集群,力争将TBD建设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科技商务中心区和国际化高端综合服务区。

兴昌公司

发改委、市政市容委、国土分局、规划分局、投资促进局、经信委、商务委、科委、科技园区、各有关镇(街道)

2015.12

69

◆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以三一北京制造中心为基础, 重点发展起重、盾构、桩工、挖掘、风电机械等整机设备研制企业,配套发展关键液压件、新型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工程机械租赁、技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经信委

 

2013.12

70

◆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制造基地,打造北京市乃至中国新能源技术的规模化产业配套体系。

经信委

 

2015.12

71

◆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以秦北路为轴,整合小汤山工业园区、兴寿工业园区等区域资源,辐射兴寿镇、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建设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主要为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空间,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成果在昌平就地转化。

未来科技城公司

发改委、住建委、科委、经信委、财政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投资促进局、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兴寿镇、科技园区

2015.12 

72

◆数字文化创新中心:整合七北路沿线的中部资源,北至定泗路、南至七北路、东至宏福创业园东边界、西至白各庄湿地东边界,发挥信息通信、软件开发、表演艺术、影视文化、电影工业、动漫产业等方面优势,吸引各类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搭建数字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打造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化基地。

北七家镇

兴昌公司

宏福集团

宣传部、发改委、市政市容委、国土分局、规划分局、投资促进局、科技园区、文促中心

2015.12

73

◆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和挖掘十三陵地区的生态文化优势,以历史遗留的明文化为灵魂,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为品牌,以特色文化旅游景观和产业形态为依托,加快建设十三陵国际艺术园、明文化影视基地、明文化体验中心、传统文化主题动漫游戏研发中心等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多领域、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十三陵特区

投资促进局、十三陵镇、沙河镇、文促中心

2015.12

74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以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为契机,高起点、高规格、高层次做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规划,建设国家层面的农业发展支撑平台;着力引进、扶植在国内和国际具有领先地位的农业科技企业,打造现代农业高端产业链,建设农业企业总部经济基地,探索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科委

农委、农业园

2015.12

75

创新产业政策

◆完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针对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差异化的产业支持政策,形成阶梯型的产业政策体系,发挥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

发改委

各有关单位

2015.12

76

◆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能力,为央企在昌平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央企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为央企重大项目落户做好服务保障;着力吸引央企战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和关联项目入区,鼓励区属国企与驻昌央企实现融合对接,打造以央企为核心、配套企业提供上下游服务的产业链格局。坚持实行“一企一策”,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努力为产值大户、税收大户等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经信委

投资促进局、行政服务中心、未来科技城公司

2015.12

77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制定规模企业培育计划,逐步造就一批对区域发展具有突出贡献、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扩规模、调结构,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经信委

发改委、

科委

2015.12

78

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对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发挥示范试点的典型引领作用,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等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经信委

市政市容委、马池口镇

2015.12

79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信息服务、新材料等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高新技术在交通、环境、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经信委

发改委、市政市容委、环保局、投资促进局

2015.12

80

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突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现代服务业向重点功能区和城市中心区聚集。

商务委

 

 2015.12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