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R&D人员全时当量数/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0000
(2)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人)。指每万劳动力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数。资料来源:人社部门、统计部门。计算公式为:
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年末高技能人员数/年末从业人员×10000
19.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过于平均、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则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资料来源:调查总队、统计部门。
20.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反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根据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结果计算所得。资料来源:纪检部门。
21.法治和平安建设水平。包括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2个子项。资料来源:政法部门。
(1)法治建设满意度。指通过对党政机关在
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公共权力行使、公民意识与社会秩序、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民生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调查,反映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成果的认可程度。
(2)公众安全感。既反映公众的安全程度,也反映人民群众对政府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个部门工作绩效的认可程度,通过第三方民调机构调查取得。
22.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包括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2个子项。资料来源:民政部门。
(1)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指达到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的社区数占城市社区总数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城市和谐社区达标数/城市社区总数×100%
(2)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指达到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的社区数占农村社区总数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农村和谐社区达标数/农村社区总数×100%
2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与GDP之比。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资料来源:统计部门。计算公式为: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GDP×100%
24.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平方米)。指按照本地区常住人口计算的每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的面积。资料来源:文化部门、体育部门。计算公式为:
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年末常住人口
25.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指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资料来源:统计部门。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GDP
26.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万元)。包括单位GDP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强度4个子项。资料来源:环保部门、统计部门。
(1)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指一定时期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GDP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排放量/GDP
(2)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与GDP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二氧化硫排放量/GDP
(3)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指一定时期内氨氮排放量与GDP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氨氮排放量/GDP
(4)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指一定时期内氮氧化物排放量与GDP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氮氧化物排放量/GDP
2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指空气质量评估API指数属于优或良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重。资料来源:环保部门。计算公式为: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天数×100%
28.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指水质达到Ⅰ、Ⅱ、Ⅲ类以上地表水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总数的比重。以国家和地方水质监测断面为基础,考核全省及各地优良水质比例。资料来源:环保部门。计算公式为:
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Ⅲ类以上地表水断面数/监测断面总数×100%
29.绿化水平。包括林木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率2个子项。
(1)林木覆盖率。指林木覆盖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林木覆盖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土地面积中扣除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水面及重盐碱地等面积。资料来源:林业部门。计算公式为:
林木覆盖率=林木覆盖面积/土地面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