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主要举措:加大各领域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建立以重大人才工程为引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推进省“333工程”、市“135培养工程”实施,及时将一批潜力较大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纳入培养范围,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社会化职称评审制度,对业绩突出的中老年专业技术人才适当降低学历、外语要求,对贡献突出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适当放宽任职年限等条件,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 高技能人才队伍。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为基础,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7.3万人;到2020年,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3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1.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31.1%,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1.6万人,年龄、工种以及科技素质都有较大优化。
  主要举措: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一批市级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湖滨新城职教园区建设,加大职业教育的扶持发展力度,着力构建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为骨干,企业与院校、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技术门类,培育一批精品专业,拓宽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工种)范围。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强技能人才的培训鉴定工作,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允许重点企业开展特有工种(岗位)高级工以下培训。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科技素质、专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种、养殖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培育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占全省10%,达到15.5万人,各县(区)农技人员、新型农民占农村人口比例分别达到1.5%和2.5%;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占全省11%,达到20万人,各县(区)农技人员、新型农民占农村人口比例分别达到2.1%和3.3%。其中,获得技能技术资格认定4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5-20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主要举措: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田园精英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省“百万持证农民培育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工程”、“涉农专业农民教育培养工程”,推进“绿色证书”培训认证,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制度。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人才开发工程,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示范带动。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基地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
  6.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以人才培训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培养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0.8万人,2020年达1.5万人。
  主要举措: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为重点,加快形成以社工专业人才为引领、以社工从业人员为骨干,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岗位开发力度,落实薪酬待遇,完善激励措施。加快构建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三、重点人才工程

  (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千人计划”。以推动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千人计划”,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推介活动,至2020年,引进培养市级领军人才1000人左右,进入国家和省级计划支持的领军人才300人,带动引进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00人左右,形成一批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业创新人才(团队)。
  (二)产学研人才“双千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按照市场化机制建设主导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市拥有技术研究院或技术中心的工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拥有长期合作的外协专家达到300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拥有外协专家,全部建有研发机构并获得市级以上认定。
  (三)“万名宿商”培养计划。以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打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采取分层分类、归口集中的办法,对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轮训。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商学院和专门培训基地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宿讲学、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家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经营管理人才境内外培训等方式,加大宿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至2020年,培养宿商1万名左右。
  (四)中青年专家“135培养工程”。围绕增强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135培养工程”,加快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到2020年实施两期培养工程,每期选拔培养100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00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500名中青年重点骨干人才。全市新增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其他省级以上专家人才300人。
  (五)紧缺急需人才回流工程。适应全市工业化快速推进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宿迁籍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在外就业创业人员回宿发展,及时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广泛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政府组团外出招聘,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各类紧缺人才5万人以上,在外就业创业人才回流20万人以上。深入开展人才工作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重视人才资源开发,优化人才就业创业环境。
  (六)“大学生村官”人才开发工程。深入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优化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结构,带动各类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加大大学生村官创业辅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创业载体,完善优惠政策,注重典型宣传,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农村创业,做大、做强宿迁大学生村官创业品牌,使大学生村官“招得来、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打造一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党政人才的“后备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七)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适应宿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以服务外包、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知识产权、法律、旅游、中介、创意、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人才等为重点,优化引才平台,加大服务业人才引进力度。将宿迁学院、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完善政策扶持,设立服务业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将服务业人才纳入各级各类专家评选、人才奖励范围,不断健全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现代服务业人才总量,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到2020年,全市培养引进各类重点服务业人才8万人。
  (八)教育卫生人才工程。着眼于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教育人才总量达到7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总量达到8000人,培养造就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优教师和学科领军人物2000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到2020年,全市卫生人才总量达到2.2万人,大力培养100名医学重点人才,培训5000名住院医师、全科医师。适应农村社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扶持宿迁卫生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鼓励与医科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培养一批基层用得上、留得住的医技人才队伍。
  (九)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培养计划”。全市力争新建省级以上重点职业院校4所、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2个。每年面向社会确定20个重点培训职业(工种),资助培训100名高级技师,1200名技师。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持证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参考率达90%以上。鼓励骨干企业在职业院校投资建立“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技能人才评鉴制度改革,探索公益性实训鉴定基地建设。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实行预备技师制,完善名师带徒制度,定期评选表彰有突出贡献技师,为宿迁工业化进程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一支结构合理、技能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十)现代农业人才“田园精英工程”。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引进培养一批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乡土专家,以及一支懂市场、会经营的农村经纪人。培育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引进范畴。加快建设江苏农民培训学院,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他们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创办农业科技示范综合基地。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办法,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宣传和推广工作。建立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库,到2020年,市级人才库达到2万人以上,县(区)人才库分别达到1万人以上,建成市级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基地500家以上、县(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基地1000家以上。

四、制度创新和政策取向

  (一)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 坚持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重点抓好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大政策统筹、重大工程组织、重点人才培养、重大典型宣传。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活力。
  2.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人才开发机制。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强化政府引导职责,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开发机制。加快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规范企业运行、培育创业创新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转变,建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宿迁人才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人才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3. 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考核推动机制。实行经济指标、科技创新指标、人才发展指标并重考核,逐步提高人才考核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并把考核对象从县区扩大到经济开发区、各个机关部门单位。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将企业用工情况、人才集聚情况、创新成果开发使用情况等纳入招商引资项目考核内容。强化人才安全意识,探索建立人才安全的预警和防范机制,加强和改进重要人才安全工作。
  (二)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1. 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发展水平。加快以宿迁学院为龙头的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力争把宿迁学院办成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加强继续教育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开展人才继续教育。建立以重大人才工程为引领、行业人才工程为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府对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健全政府、单位和个人共担的人才培养开发投入机制。
  2. 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完善体现各类人才特点的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推行党政人才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方法,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发挥用人单位评价主体作用,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
  3. 人才选拔使用机制。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努力实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推进公推公选制度化常态化,积极探索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实行差额选拔。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用制度,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机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