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属逆转录病毒的导入系统,应特别注意复制型病毒的检测。检测范围,包括前述种子细胞库、工作细胞库及最后病毒制品。细胞上清液的取样应相当于培养上清液的5%。细胞须用共培养法,产病毒细胞取样量须达到每批中1%。检测方法,须用S+/L-法、标记挽救法或RT/PCR中的两种方法。必须用阳性对照(COS4070A上清液)及阴性对照作严格定量标化,证明其敏感性及可靠性。PCR应利用放射同位素杂交或同样敏感的系统。
11.若最终制品为腺病毒,须补充以下资料:
(1)腺病毒颗粒数及感染单位的测定:目前公认的腺病毒的定量,是腺病毒颗粒测定,以腺病毒基因组DNA定量为依据,以1个OD260单位作为1.11012颗粒;同时要测定感染滴度。
(2)复制型腺病毒的检测:参考美国FDA1996的建议,在一个病人用的腺病毒的总量中,复制病毒不超过1个PFU。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从种子细胞库、工作细胞库的建立以及以后制备用于临床的病毒制剂,均需检测复制型腺病毒。检测必须有阳性对照,感染分子比率(MOI)在10~100之间(过高MOI可抑制复制型病毒的生长)。
12.对残余宿主细胞的蛋白进行检测并建立质控标准。
13.生物效价:应评价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生物效价。在评价体液免疫效价时,应选择实验动物的品系,建立检测动物血清抗体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可以计算小鼠ED50以及抗体产生的滴度,如有必要和可行,还应当建立评价抗体质量的方法,对抗体的质进行评价;在评价细胞免疫效价时,应当建立检测评价细胞免疫的方法(如特异性CTL反应的方法或Elispot方法等),也可通过对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评价其细胞免疫情况,如属于常规检定项目,该类方法应稳定、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若已有蛋白类疫苗,其评价方法应参照有关蛋白类疫苗的评价方法。
若有动物模型,可进行动物保护性实验。
14.佐剂或呈递物质的质量评价:如在最终重组DNA制品含有佐剂或呈递物质,则应建立检测该类物质的量以及与重组DNA结合率的方法,并制定质量标准。
15.添加物的质控:添加物指细胞培养、制备过程中所用的血清、生长因子等。应建立检测添加物的方法和质控标准。
六、临床研究用样品要求
(一)对申请I期临床试验的申报者,应在GMP条件下至少生产一批产品,其每批产量一般不少于1000人份。
(二)产品必须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质量复核。
(三)完成每期临床研究后需及时总结材料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后续的临床试验。若效果明确,可以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申报者应当在GMP和正常规模化生产的条件下,并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国家药品管理局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进行质量复核。
预防用DNA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
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前言
艾滋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危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艾滋病疫苗是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对HIV致病机理的研究证实有时人体能够取得对HIV的自然免疫,发展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目标是发展一种能够预防HIV感染的方法。但是艾滋病免疫保护的机理十分复杂,很难完全预防HIV感染并清除病毒,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疫苗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够限制病毒的复制、减少HIV传播的艾滋病疫苗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也是有效的。更现实的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目标是降低病毒血症、保持低病毒载量水平、减缓HIV疾病的进程,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率。
临床试验是确定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决定性方法,艾滋病疫苗必须通过科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临床试验的检验,考察其安全性、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确保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的准确性,必须有科学、周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
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研究对象的权利、安全和意志高于研究的需要。
(二)为研究对象保密,尊重个人隐私。防止研究对象因接种艾滋病疫苗而受到歧视。
(三)临床前研究的结果支持进行临床研究。
(四)符合GCP要求。
三、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临床试验的前提和条件
1.具备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和条件,建立和完善检测HIV感染和免疫学指标的方法,建立区分疫苗诱导的抗体与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的方法。
2.掌握多中心研究的现场,具有HIV感染高危人群队列研究的基础。
3.具有适合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试验用疫苗和安慰剂必须是适合进行临床研究的产品,在GMP条件下生产,通过国家检定。疫苗和安慰剂的外观应完全相同。
(二)研究对象的招募和筛选
1.研究对象
Ⅰ期试验招募HIV阴性的健康志愿者。Ⅱ/Ⅲ期试验招募HIV阴性的高危人群,包括HIV感染者的性伴或静注毒品者。也可以招募和随机分配整个HIV感染高危险性社区人群。男性或女性均可,年龄18-60岁。
2.知情同意
是一个精神健全的个体在获取必要的信息后,做出的是否参与研究的决定。研究对象要能够充分理解项目内容,并在没有受到强迫和诱导的情况下自愿做出决定。研究者在项目开始前要向研究对象充分讲解项目的内容,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要用研究对象熟悉和易懂的语言解释研究的目的、方法、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危害,请他们自愿决定是否参加研究,并申明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随时可以退出,无任何不良影响。要向研究对象提供一份知情同意文件,请他们自己决定是否签署文件。
3.体格检查
首先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请研究对象提供详细的病史,包括性活动和药物使用史。然后进行体检,包括血、尿常规检查、胸部X线检查。女性需进行妊娠实验,阴性才能参加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自研究开始直至免疫结束后的3个月内性交时必须使用屏障方法避孕。
4.行为咨询
对研究对象进行规范的HIV感染的危险性评估和行为咨询,防止由于接种疫苗导致危险行为增加。
(三)Ⅰ期试验
*目的:检验疫苗的安全性、检验机体是否有免疫应答。
*实验人数:20-30名HIV阴性的健康志愿者。
*方法:
第一次接种和每次加强接种均需将研究对象收入艾滋病疫苗临床基地医院中观察,直至接种以后3天。
为所有研究对象接种试验疫苗,按照预定的接种程序从最小剂量起,在上一次接种没有明显毒副反应时再进行下一次接种。
*观察时间:最后一次接种完成后6个月。
*观察指标:
1.毒副反应:自接种之日起至接种完成以后28天,请研究对象每天填写健康记录卡,有不良反应随时与研究人员联系。接种后第7天、14天、28天进行体检,以后每月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血、尿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2.HIV感染的指标:HIV抗体测定,用已经建立的检测疫苗诱导的抗体和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的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区分接种疫苗与野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HIVRNA测定。
3.免疫应答:HIV保护性抗体测定(中和抗体或粘膜IgA)、HIV特异性细胞免疫测定。
(四)Ⅱ期试验(第一阶段)
*目的:在I期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疫苗的安全性,观察疫苗能否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生物活性,确定理想的接种剂量和程序。
*实验人数:300名以上HIV阴性的高危人群。
方法:按照预定的接种剂量和接种程序将研究对象分组,为他们接种疫苗。在上一次接种没有明显毒副反应时再进行下一次接种。
*观察时间:最后一次接种以后1年。
*观察指标:
1.毒副反应:自接种之日起至接种完成以后28天,请研究对象每天填写健康记录卡,有不良反应随时与研究人员联系。接种后第7天、14天、28天进行体检,以后每月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血、尿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2.HIV感染的指标:HIV抗体测定,用已经建立的检测疫苗诱导的抗体和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的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区分接种疫苗与野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HIVRNA测定。
3.免疫应答:HIV保护性抗体测定(中和抗体或粘膜IgA)、HIV特异性细胞免疫测定。
(五)Ⅱ期试验(第二阶段)
*目的:在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疫苗的安全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初步考察有效性。确定理想的接种剂量和程序。
*实验人数:200名HIV阴性的高危人群。
*方法:随机、双盲对照。两组的人数应该相等或接近。按照预定的接种剂量和程序,在上一次接种没有明显毒副反应时再进行下一次接种。
*观察时间:最后一次疫苗接种以后2年。
*观察指标:
1.毒副反应:自接种之日起至接种完成以后28天,请研究对象每天填写健康记录卡,有不良反应随时与研究人员联系。接种后第7天、14天、28天进行体检,以后每月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血、尿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2.HIV感染的指标:HIV抗体测定,用已经建立的检测疫苗诱导的抗体和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的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区分接种疫苗与野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HIVRNA测定。
3.免疫应答:HIV保护性抗体测定(中和抗体或粘膜IgA)、HIV特异性细胞免疫测定。
4.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计数测定。
5.HIV感染危险行为的监测。
6.HIV感染者的性伴和新生儿HIV感染的监测。
(六)Ⅲ期试验
*目的: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人数:3000名以上HIV阴性的高危人群。样本大小取决于发病率、估计的疫苗有效率和统计学显著性。
*方法:随机、双盲对照。两组的人数应该相等或接近。用根据Ⅰ/Ⅱ期试验得出的免疫方案进行接种。
*观察时间:最后一次疫苗接种后至少3年。
*观察和监测指标:
1.毒副反应:接种后28天内请研究对象每天填写健康记录卡,以后每周填写一次,有不良反应随时与研究人员联系。每6个月进行一次体检,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2.HIV感染的指标:HIV抗体测定,用已经建立的检测疫苗诱导的抗体和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的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区分接种疫苗与野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HIVRNA测定。
3.免疫效果:HIV保护性抗体测定(中和抗体或粘膜IgA)、HIV特异性细胞免疫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