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
| 评价方法
| 评分细则
| 分值
| 实得分
| 扣分原因
|
2.1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11分)
| 2.1.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 查阅相关资料,随机抽查评审前1年至少两个科室归档病历5份。
| 未制定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不得分;病历信息不准确,每份病历扣0.6分。
| 3
|
|
|
★2.1.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 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或模拟两种以上诊疗行为(如医嘱开具与执行、发药、手术等)。
| 无查对制度,或未使用两项项目核对患者身份,不得分。
| 3
|
|
|
2.1.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两组转科交接登记制度落实情况。
| 无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无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或无交接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整,每项扣1分。
| 3
|
|
|
2.1.4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
| 抽查2名患者(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 未使用“腕带”,每人扣1分。
| 2
|
|
|
2.2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6分)
| ★2.2.1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 查阅相关资料,抽查5份三步安全核查记录,并现场考查。
| 未制定手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未执行手术安全核查,不得分;记录不完整,每份扣1分。
| 3
|
|
|
2.2.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制度,制度中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 查阅相关资料,访谈2名不同科室的手术医生。
| 未制定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无规范、统一的标记或无规定,不得分;医生不了解相关制度和流程,每人扣0.5分。
| 3
|
|
|
2.3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8分)
| 2.3.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 查阅相关资料,并访谈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各1人。
| 无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无医院“危急值”项目表,不得分;未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扣1分;不熟悉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不知晓项目及内容,每人扣1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 3
|
|
|
2.3.2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
| 抽查5项“危急值”处理记录,并现场追踪考查。
| “危急值”处理记录不符合要求,每项扣0.5分;信息系统不符合要求,扣1分。
| 3
|
|
|
2.3.3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 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现场访谈2名医师。
| 无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得分;不熟悉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每人扣1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 2
|
|
|
2.4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5分)
| 2.4.1制定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
| 查阅相关资料。
| 无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及工作流程,不得分。
| 3
|
|
|
2.4.2制定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访谈2名护士。
| 无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不得分;不了解诊疗及护理规范,每人扣1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