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一五”第四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4.“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
  5. 项目课题数不得超过4个,项目承担单位数合计不超过4个。
  6. 本项目由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联合提出,由管理科学部负责受理。

  附件9:
  “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机制”重大项目指南

  白血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在35岁以下的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死亡率一直高居首位,危害日趋严重。从现有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成效来看,大多数白血病仍难以治愈。白血病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能否及时恢复和重建。在大多数情况下,白血病的发展就是白血病细胞逐渐占据优势、正常造血细胞受到抑制的过程。虽然对白血病细胞恶性转化机制(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作用)已有多年研究历史,但对白血病环境如何影响正常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功能这一重要环节认识不足。由于对这一过程的发生机制知之甚少,目前尚无通过改善白血病环境抑制白血病干细胞、促进正常造血功能恢复的有效干预手段,因而限制了白血病临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深入研究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发现影响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功能改变的特异性因子,找到进行有效干预的靶点,阐明疾病、微环境和正常干/祖细胞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为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此外,通过研究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在白血病环境中的功能变化及其机制,将对广泛研究组织干/祖细胞在多种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具有指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干细胞医学的发展。
  一、科学目标
  明确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在白血病疾病状态下的生物学行为变化规律及其机制,尤其是明确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在不同白血病类型、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造血干移植后供体来源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机制。为遏制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防治策略,从新的视角理解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特别为通过增强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功能、改善白血病微环境、提高白血病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带动干细胞生物学及干细胞医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为广泛研究正常组织干/祖细胞在多种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提供重要范式。建立一支具有国际领先研究水平的队伍。
  二、研究内容
  通过多学科交叉,分别在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以及临床相关性等多个层面,结合生物信息和数学建模等方法,主要开展下列研究:
  (一)建立优化的白血病动物模型,以此研究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分子改变;从群体和单细胞水平阐述正常造血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的竞争规律和相互反应机制,以获得不同类型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生长的关键生物动力学参数。
  (二)研究白血病微环境中异常干细胞龛的主要细胞成分、表型以及分子基础;明确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的空间分布;探讨白血病体内干细胞龛对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生长的特异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着重明确关键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分子靶点的作用,为体内治疗性干预探索新途径。
  (三)明确目前白血病常用的国际规范治疗方法(如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严重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白血病机体内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和机制,为临床白血病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三、资助年限 4年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四、资助经费 10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机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3.“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合作研究单位的法人单位公章。
  4.“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
  5. 本项目拟设3-4个课题,项目承担单位数合计不超过5个。
  6. 本项目由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数理科学部联合提出,由医学科学部负责受理。

  附件10:
  “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重大项目指南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通过EMT,上皮细胞失去了细胞极性,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等上皮表型,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抗凋亡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等间质表型。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因而,阐明调控恶性肿瘤细胞发生EMT过程的分子机制,明确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的病理意义,并探索基于EMT关键分子的诊断方法及靶向EMT关键分子的治疗手段是肿瘤转移中EMT机制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通过探寻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EMT诱因,鉴定调控EMT的关键分子及标记物,研究EMT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开发靶向EMT关键分子的治疗手段;不仅对理解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实践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