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细胞自身维持上皮细胞特性,拮抗转分化的信号系统和生理调控机制;探讨已转分化的细胞再逆转回上皮细胞的条件和分子调节机制。
三、资助年限 4年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四、资助经费 10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的生理调控机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3.“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合作研究单位的法人单位公章。
4.“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
5. 本项目设三个课题,项目承担单位数合计不超过3个。
6. 本项目由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联合提出,由生命科学部负责受理。
附件5:
“板块俯冲的化学过程与成矿”重大项目指南
板块俯冲是全球尺度上物质运移、元素分异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研究板块俯冲的化学过程对于深入认识大陆地壳的形成、地幔演化、地幔柱的成因和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的形成等重大地球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大陆是多陆块拼和而成,其间伴随有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壳的俯冲、消减和相关的成岩成矿过程,自晚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新特提斯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的演化有重要影响。
板块俯冲的化学过程与成矿研究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以超高压变质岩和汇聚板块边缘岩浆岩的精细地球化学研究为切入口,结合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通过系统研究元素、同位素的分异,揭示板块俯冲过程对汇聚板块边缘的化学影响以及相应的成岩成矿过程,重点揭示中生代西太平洋、新特提斯洋板块俯冲演化历史及其对相关岩石圈和成矿的影响以及特定矿种与板块俯冲的内在关系。
一、科学目标
利用我国地处汇聚板块边缘、陆壳及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岩石出露广泛的有利条件,直接观察板块俯冲条件下的化学分异过程,同时采用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板块俯冲的化学过程。揭示板块俯冲过程对汇聚板块边缘的化学影响以及相应的成岩成矿过程,重点揭示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成矿作用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关系以及俯冲洋壳信息,解析华南东部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原因。
二、研究内容
(一)与板块俯冲有关的中高级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在详细研究变质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深入研究,了解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变质、脱水或部分熔融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分异和演化。重点研究不同温度梯度下,俯冲板块的变质途径及相应的化学过程。
(二)高温高压地球化学实验研究。
利用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板块俯冲条件下的元素迁移机制和化学分异过程,重点研究俯冲板片内部的温度梯度对板块俯冲化学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对地球演化和成矿作用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揭示板块俯冲与成岩、成矿的内在联系。
(三)俯冲带岩浆岩成因与成矿分带研究。
研究西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漂移、俯冲历史,寻找相关岩浆作用与板块俯冲成因联系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揭示汇聚板块边缘岩浆岩成分分带和相应的成矿分带与板块俯冲的成因联系;解析古俯冲带岩浆岩及矿产与板块俯冲的关系。
三、资助年限 4年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四、资助经费 10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板块俯冲的化学过程与成矿”(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3.“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合作研究单位的法人单位公章。
4.“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