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为例,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正在加速信息社会的到来:目前我国的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宽带规模全球第二;互联网普及率35%,网民接近5亿,总数全球第一;微博用户接近3亿;IP地址2010年达到2.17亿个,全球第二;CN域名2100万;门户网站236万;固定电话、手机总数突破10亿;城市家庭彩电普及率接近200%,农村家庭接近100%;电脑普及率在城市家庭已达到70%以上。再加上市场经济培育社会成员的自强、自立、公平竞争的全新意识以及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政府与社会的整体格局,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公民参与的内容、路径和方式
在网络社会到来的背景下,公民参与特别是网络参与成为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道重要风景线。所谓公民参与,通常又称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实际上公民参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民参与,主要指政治参与,是以选举为主题展开的公民参与活动。而狭义的公民参与,主要指公民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施展影响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决定公民参与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参与的主体,即参与的主体是谁,参与的动机、目标以及参与的组织形式是什么,等等;二是参与的领域,即公民参与活动主要涉及的领域,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三是参与的渠道,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段进行参与。
公民参与在现代公共治理中之所以必须,是由于公民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其参与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一是人民主权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二是作为权力主体,对政府的施政活动当然拥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坚持“四个民主”、基层实行“四个自治”,也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所谓“四个民主”,就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谓“四个自治”,是指在基层实行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
在公民参与中,影响公民参与质量的高低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教育素质的提高;二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普通民众确立起来的公正、透明、公开、责任、回应、效益等价值观;三是周期性行政改革使社会公众关注公共话题的意愿不断提高。再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也使公民参与的规模、作用等都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