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国中央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四、结论: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比较强调学术论文探讨之后提出对策,德国则倾向于学者专注学术探讨,而对策更多地由政治家、实务家提出。学术与政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学术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讨论获得知识,而政治尤其重视行动。按照德国宪法学者鲁道夫?斯曼特(Rudolf Smend)的说法,学术的基本价值是追求真理。[31]


  

  中国学术大环境无形中对学者提出了献计献策的要求,迫使不少学术论文最后都要将西方的制度归结为几种模式,然后有选择地进行推荐。例如,伏军认为,德国央行独立性的制度安排属于绝对独立模式,其完全独立的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现状。[32]笔者认为,将德国央行独立性的制度安排归于绝对独立模式,值得商榷。更确切地说,德国央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要说绝对则稍显过分。《德意志联邦银行法》第12条第1句将其独立性限于“在行使本法赋予其的权限时”,该条第2句要求其“在履行其职责可能的情况下,支持联邦政府的一般性经济政策”。可见,德国央行享有的独立性不是毫无限制的、完全绝对的。而且,早在OLAF案判决之前,德国学术界就有学者使用了央行“功能独立性”[33]的表述,“功能独立性”并不是OLAF案判决的首创。不过,在谈到是否适合中国时,伏军谨慎地使用了“不一定”、“现状”这样的限定词,他没有绝对地否定对中国的适用性。言下之意,德国央行的高度独立性是否在将来什么阶段或许适合于中国。可见,问题的关键不是模式的选择,关键取决于事物的发展阶段。


  

  仅就立法而言,很难简单判断中国中央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央行较大的决策自主权、财务自主权等,但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央行组织保障的规定。最突出的一点是人民银行在履行货币政策这一核心职责时无法独立于政府。有学者针对此提出,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侧重点应该是减少政府对央行的影响,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34]


  

  笔者认为,中国央行独立性的制度安排更多地受制于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状况。相关的论据曾有学者提及。中国金融学者在介绍央行与通胀偏差的关系时指出,在发达工业国家,央行独立性与通胀负相关、与经济增长不相关,央行行长任期与通胀不相关;在发展中国家,央行独立性与通胀不相关,与经济增长也不相关,但央行行长任期与通胀显著相关、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比较而言,发达国家更注重价格稳定,发展中国家更偏好经济增长。[35]


  

  虽然现阶段在中国通过立法赋予央行类似于德国央行或欧洲央行的高度独立性不太现实,笔者依旧赞成通过立法减少政府对央行制定与实施政策的影响。


【作者简介】
孙珺,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德国雷根斯堡大学(Universit?t Regensburg)科研助理及法学博士研究生Julia Lippl女士、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余勤女士在德文资料的收集方面提供了帮助,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范耀胜先生、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方哲先生在有关问题的探讨与解答方面提供了帮助,谨致谢意。
宋鸿兵:《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页。
P. J. Tettinger / H. Siekmann, in Michael Sachs (Hrsg.), Grundgesetz Kommentar, 4. Auflage, München:Verlag C. H. Beck, 2007, Art. 88 Rn. 4.
孙珺:《金融危机与德国金融法律制度研究》,载《德国研究》,2009年第2期,第54页。
BVerfGE 89, 155 (208).
H. Blank, in H. v. Mangoldt / F. Klein / C. Starck (Hrsg.),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Band 3: Artikel 83 bis 146, 5. Auflage, München:Verlag C. H. Beck,  2005, Art. 88 Rn. 25 ff.
BverwGE 41, 334 (354ff.).
J. Geerlings, “Die neue Rolle der Bundesbank im Europ?ischen System der Zentralbanken – Von der Reichsbank zur Europ?ischen Zentralbank”, Die ?ffentliche Verwaltung, 2003 Heft 8, S. 323-324.
可以加入,是否可以退出呢?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欧元区虽无既定的退出机制,但关于退出欧元区的讨论早已不是媒体的禁区了。2010年初,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泛滥使欧元受到重创,欧元是否会四分五裂的质疑此起彼伏。近来,有学者甚至开始研究欧盟成员国退出的问题,详见葛勇平:《论欧盟成员国资格的取得标准与丧失》,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5期,第65-69页。
参见笔者2009年10月19日与德国Ulrich H?de教授对相关问题探讨的电子邮件,他写道:“Der Vertrag von Lissabon ver?ndert die formale Stellung der EZB. Sie wird nun ein Organ der Europ?ischen Union. Inhaltliche ?nderungen sind damit aber eher nicht verbunden. Ansonsten gibt es eine Reihe von Modifikationen, die insgesamt aber an der bisherigen Ausrichtung der Europ?ischen Wirtschafts- und W?hrungsunion kaum etwas ?ndern”。
笔者在此使用“机关”与“机构”时在内涵上是有区分的,“机关”专指隶属于某组织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机构,“机构”则泛指各种机构,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C. Zilioli女士任职于欧洲央行法律部门。
M. Selmayr先生当时是德国帕骚大学(Universit?t Passau)的科研助理。
C. Zilioli / M. Selmayr, The Law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Oxford: Hart Publishing 2001.
R. Torrent, “Whom is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the Central Bank of?: Reaction to Zilioli and Selmayr”, CMLRev, 36 (1999), pp. 1229-1241.
C. Zilioli / M. Selmayr, “The External Relations of the Euro Area: Legal Aspects”, CMLRev, 36 (1999), p. 273.
R. Torrent, CMLRev, 36 (1999), p. 1240.
U. H?de, “Zur rechtlichen Stellung der Europ?ischen Zentralbank”, WM, 2006 Heft 34, S. 1605-1613.
ABl. C 122 vom 28. 4. 2000.
Beschluss 1999/726/EG, EZB/1999/5, ABl. L 291, S. 36.
ABl. C 213 vom 6. 9. 2003.
VO 1073/1999 vom 25. 5. 1999, ABl. L 136 S. 1.
Keine Ausnahme bei Betrugsbek?mpfung für EZB, EuR, 2003 Heft 5, S. 847.
EuGH Slg. 2003, I-7215, Rn. 134 – Kommission / EZB, EuR 2003 Heft 5, S. 869.
Rn. 135-136, EuR 2003 Heft 5, S. 870.
Art. 2 i. V. m. Art. 1 des Sechsten Gesetzes zur ?nderung des Gesetzes über die Deutsche Bundesbank vom 22. 12. 1997, in BGBl. I S. 3274.
H. Sodan, “Die funktionelle Unabh?ngigkeit der Zentralbanken”, NJW, 1999 Heft 21, S. 1521.
U. H?de, in C. Calliess /M. Ruffert (Hrsg.), Kommentar zum EUV/EGV, 3. Aufl. 2005, Art. 108, Rn. 2 ff.
J. Geerlings, Die ?ffentliche Verwaltung, 2003 Heft 8, S. 325.
U. H?de, in C. Calliess /M. Ruffert (Hrsg.), Kommentar zum EUV/EGV, 3. Aufl. 2005, Art. 108, Rn. 4.
Jun Sun, ?ber die Wissenschafts- und Forschungsfreiheit in China: Ein Vergleich mit Deutschland, in G. H. Gornig / B. Sch?bener / W. Bausback / T. H. Irmscher, Iustitia et Pax: Ged?chtnisschrift für Dieter Blumenwitz, Berlin: Duncker & Humblot, 2008, S. 188, 192.
伏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及其法律制度研究》,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44、45页。
H. Sodan, NJW, 1999 Heft 21, S. 1521.
周仲飞:《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保障机制》,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1期,第36页。
范方志:《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载《金融研究》,2005年第11期,第188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