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香港的政党演进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朱世海
【摘要】香港的政党演进与政治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香港的政治发展为政党演进提供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香港的政党演进推进了政治发展。此外,香港的政党演进与政治发展存在契合性。
【关键词】香港;政党演进;政治发展;关系
【全文】
根据《应用汉语词典》,“演进”的含义是“演变”、“发展”。本文中的演进有特定的含义,既包含“演变”、“发展”,又包含“产生”。“政治发展”这个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西方政治学中首先提出的,指发展中国家从传统政治体制、政治模式向现代政治体制、政治模式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中的“政治发展”,意指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政治方面出现的进步,其内涵比较宽泛,包括政治文化现代化、政治制度民主化、政治主体多元化、政治行为理性化、政治参与有序化、政治过程法治化等内容。 香港政党演进与政治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香港的政治发展为政党演进提供必要条件
在香港研究中经常遇到“政制发展”一词,而政制发展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进步,“政制发展,相对于政治发展而言,毕竟是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它只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政治发展所涉及的内容要比政制发展的内容宽泛得多。”[1]香港政治发展为政党演进提供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政制发展的功用上。
(一)香港政制发展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和机制
政党是民主发展的产物,“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政党就成为动员和组织属于同一阶级、阶层或一定社会集团的成员参与政治的一种形式。由此可见,导致政党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代议制民主的发展。”[2]香港政党的产生最直接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港英推行的代议制改革,是政制发展为政党的产生提供契机和机制。
港英政府在1980年6月发表《地方行政的模式》绿皮书,提出在市区及“新界”设立若干区议会,区议会中将设有民选议席,这标志着港英正式开始在香港推行“非殖民化”。1981年港英公布《地方行政白皮书》和《区议会条例》,对地区施政做出重大改革。1984年 7月,港英政府发表《代议政制在香港的进一步发展》绿皮书。绿皮书在引言中指出,主要目标是要“逐步建立一个政制,使其权力稳固地立根于香港,有充分权威代表港人的意见,同时更能直接向港人负责”。在同年11月公布的代议政制白皮书,确认了绿皮书提出的政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建议把非官守议员从按社会功能划分的组别中甄选出来的办法发展成一个正式的代议制度。香港立法局在1985年首次进行了选举,香港的政治团体就是通过此次选举正式进入香港立法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和生效,更加坚定了英国在香港玩弄“非殖民化”的决心,加快推行代议制的步伐。港英政府在1987年进行了政制检讨,公布了《1987年代议制发展检讨绿皮书》,提出1988年立法局引入直接选举的建议。1991年9月的立法局选举引入直选机制,在此前后成为了香港政党的形成期。历史表明,香港的政党不完全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具有强烈的人为色彩的产物。英国在港推行代议制改革,促进了香港社会的政治化,为香港政团参政提供了组织化渠道,也为香港本土政党的产生提供契机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