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刑法保护研究

  

  明确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一种独立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解决近年实践中常出现的网络游戏“私服”案件也十分有利。私服,就是未经运营商认可私自搭建的网络游戏服务器。由于网络游戏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私服”运营商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网络游戏软件的服务器安装程序或其源程序,不作修改或基本不作修改,私自架设网络游戏服务器并通过网络发布,牟取巨额利益。有观点认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并未明文规定打击“私服”行为,所以该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我们加以分析可以看出,“私服”行为人对程序不作修改或只是修改非关键性程序的行为属于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非法架设服务器、通过网络向公众发布,提供网络下载的行为,依《知识产权案件刑事解释(一)》,应当视为发行行为。所以网络“私服”作为一种全新样态的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形式,属网络服务商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商的著作权,也侵犯了游戏运营商的独占使用权。若通过刑法将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明确规定为一种独立的犯罪行为,对解决网络“私服”行为的定性及加以打击无疑是有益的。


  

  2.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准确界定。


  

  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的主要是直接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如复制、发行。对于间接侵权行为,我国刑法只规制传统的销售侵权复制品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刑法有必要对严重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予以关注并加以准确界定。


  

  在网络环境下,较典型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表现为网络服务商的盗版链接行为。网络服务商或称网络服务提供者(ISP),是为各类开放性的网络提供信息传播中介服务的人,是网络空间的重要传播媒介,支撑着网络上的信息通讯。一件作品在网络中传播会经过上载、转载、链接和下载等环节,其中的作品上载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人需要控制的重心,因为将作品或录音制品上传至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便难以控制其他人对其在网络上的使用。如果网络服务商将作品或录音制品上传至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使用户在自行选定的时间、在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欣赏或下载该作品或制品,获得相应作品、录音制品及其中的表演,当然构成直接侵权,应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现在的问题是对网络服务商没有上传作品或录音制品,仅仅是提供对作品或录音制品的链接,而被链接的作品或录音制品又是侵权的情况下,对网络服务商提供的侵权链接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是否能与其用户构成共同犯罪。就网络服务商的行为是否属于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可结合我国《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的规定来考察。该条例第23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明知或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可见,网络服务商的搜索、链接等网络服务行为虽不是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权,但当其在具备过错的情形下,至少在民事责任领域是可以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间接侵权的。那在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链接等帮助实施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犯罪行为时,网络服务商的服务(帮助)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呢?对此问题,有帮助侵权刑事责任否定论的观点,该观点基于承认网络服务商的帮助侵权责任会过于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使新技术的发展止步不前的担忧,认为不应追究网络服务商的帮助侵权刑事责任。[15]笔者认同依据具体情况分析,认定网络服务商有可能承担帮助侵权的刑事责任的观点。成立侵犯著作权罪的帮助犯的条件是客观方面行为人对直接实施侵犯著作权罪实行行为的人提供了帮助;主观上必须是明知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罪。由此分析,若网络服务商存在帮助他人犯罪的故意而实施帮助行为的,其行为当然可能构成犯罪。只是网络服务商提供的链接等帮助行为属于“业务行为”的范畴,是否具有帮助故意,还需要具体分析。我国也存在对网络服务商就帮助用户侵犯著作权犯罪承担帮助犯责任的规范空间,2004年的《知识产权案件刑事解释(一)》第16条规定: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储存、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犯论处。该条中的“等”字为网络服务商在相关条件下承担帮助侵权的刑事责任预留了空间。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