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养生·犹太化·奥林匹克
田飞龙
【全文】
这又是一组似乎没太多逻辑联系的“关键词”,但这似乎也是一种文体,将“关键词”组合为一个标题,以政治法律的眼光加以观照,透视出其中包含的中国现代化过程的辛酸、困惑与成功,似乎也颇为有趣。
1、 反养生
“张悟本事件”我一直没怎么碰,主要原因在于不懂“养生”。然而近来常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报道和讨论,特别是近几日又一期电视辩论,科学派和传统养生派从“张悟本”出发讨论中医养生乃至于整个中医是否要终结。科学派的方舟子以西方分析医学的眼光不仅激烈地反养生,而且激烈地反中医,认为中医养生以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都是错误的,是落后的,是无法在解剖实验中获得实证的。传统养生派则主张一个“张悟本”代表不了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具有东方哲学基础的大成智慧,是融宇宙观、生活伦理及人体认知于一体的辩证系统,非西方之分析医学所能穷究或比拟。我在观点上倾向于传统养生派。张悟本是滥用中医养生行骗之人,其倒掉不仅不意味着中医养生的倒掉,恰恰是后者发扬光大的开始。然而科学派指责中医养生迷信,指责国人信任养生在于科学素养差,却不知“科学”在他们那里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科学的蒙昧化,然而在今天这个“科学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时代,任何东西或任何意见一旦在形式上与“科学”挂钩,则不仅具有合理性,甚至具有了道德优势。看电视辩论上方舟子的专横嘴脸,我就知道他并不懂科学精神,而只是科学主义的信徒。中西医之争并非简单的技术之争,而是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之争。可惜的是,辩论中传统养生派并没有能够清晰地表明“解剖验证法”的局限--西方的分析医学高度依赖解剖,其预设对象为“死体”,其哲学范式为原子主义;中医的核心概念是“经络”,其预设对象为“活体”,故不可能通过死体解剖获得验证,其哲学方式为系统论。
不过,“张悟本事件”确实给我们严重的警示:中医作为国粹,其前途与声誉不仅在于哲理的阐明,更在于当下的正确实践,如何弘扬中医精粹以造福国人乃至于人类,这是中国医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同时,我们也无奈地看到,当科学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就是一种蒙昧化的“技术宗教”;当科学不再尊重其未知的领域和对象,其进步就已终结。从这场“反养生”的电视辩论中,我既看到了部分科学人士只有“科学主义”而没有“科学精神”,也看到了中国人在哲理和实践上传承自身文明的能力还很欠缺。正确弘扬传统与反对科学主义应成为我们时代需要着力展开的精神任务和历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