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  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司考题库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 案例趋势 |     
走出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理论困境

  
  首先,当前后两个行政主体的级别不同时,基于上级机关的行为效力高于下级机关的行为的一般原理,下级行政机关的行为需要对上级行政机关已作出的行政行为的公定力给予足够的尊重。其次,当前后两个行政主体的级别相同时,又可分为如下情形。①两个行政机关的行使权力的地域不同,则不存在相互尊重对方行政行为公定力的问题。②两个行政机关的权力地域有重叠,则应由后行为的行政机关担负注意义务,即在实施行为之前考察在该行为的作用地域范围内是否已有其他行政机关做出了与欲施行的行为有抵触关系的行政行为。若有,则应与相关行政机关进行必要的协调沟通,协调不成的,得提请共同上级行政机关处断。倘若在尽到注意义务并具体施行了相关行政行为之后才发现与既有的某行政行为构成了冲突,则应考察先期存在的行政行为是否已经实现了公定力向确定力的转化。倘若已经转化为了确定力,由于确定力的权能高于公定力[15],仍以先行政行为作准,相对人因此招致不利后果的,可提请有权机关进行确认并依法获得救济。倘若先期存在的行政行为尚为转化为确定力,则后行为机关应暂停实施,得请求有权机关进行裁判、确认。相对人因此由后一行政行为招致不利后果的,也可以依法获得救济。这里的“暂停实施”,就体现了对先行政行为公定力的尊重。

【作者简介】
郑毅(1983.4-),男,汉族,祖籍福建福州,现居辽宁大连。法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
【注释】 对于该问题,笔者曾专门撰文阐述了相关的初步思考。参见郑毅:《试论行政行为效力内容的重构——一种排除式的解决方案》,载《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11期,第23-25页
参见沈岿:《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兼论公定力理论研究之发展进路》,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第70-78页
章志远:《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的新阐释》,载《阴山学刊》,2006年12月,第77页
【英】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余凌云:《行政行为无效与可撤销二元结构质疑》,载《法治论丛》,2005年4月,第68-71页
王锡锌:《行政行为无效理论与相对人抵抗权问题探讨》,载《法学》,2001年第10期,第19页
笔者曾以图表简要阐述了行政行为诸效力之间的关系和运行区间,详见郑毅:《试论行政行为效力内容的重构——一种排除式的解决方案》之“图表2”,载《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11期,第24页
对于此,日本和德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总而言之,似乎认为公定力并不能成为起诉(复议)不停止执行的理论依据。具体参见沈岿:《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兼论公定力理论研究之发展进路》(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注释26”,第76页
【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389页,以及第389页的“脚注1”
章剑生: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刘东亮: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之检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55页
如存在轻微程序瑕疵的行政行为虽不算合法,但可通过补正的程序加以修正,也就认为其依然是有效的。
刘东亮: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之检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56页
有学者指出,即使把公定力理解为推定有效,行政行为的有效推定仍然难以避免陷入由原告承担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以证明行政行为无效的理论误区。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分析。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基于一种想当然的逻辑推论,并未经过严密验证。参见刘东亮: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之检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56页
之所以得出这一论断,主要是由于公定力的基础在于推定,切推定的对象为“有效”;而确定力的基础在       于依法认定,且认定的对象为“合法”。参见郑毅:《试论行政行为效力内容的重构——一种排除式的解决方案》,载《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11期,第23-25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