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辩证法的适用范围

  我们认为,马克思从客观性角度发展为物质辩证法,属于反意识的,是非纯粹认识论。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宣布,唯物辩证法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那么我们而况仪说辩证法理性就此结束了吗?是开辟全新的道路还是可以继续向前继承性发展?我们知道,胡塞尔从非意识角度,实现了辩证法的主体同一,是认识-本体论。老子从无意识角度实现了辩证法的客体同一,是本体-认识论。但是,他们都不够明确、清晰,也都缺乏必要的形式化的环节。另外,辩证法的一分为二的对立观是平面化的思维方式,这才我们应该注意的其最要害的地方。我们认为,胡塞尔和老子实际上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超越了这种平面化的思维方式。有关论述可以参看拙著《法治社会的道德原理》和《四维法学论纲》。下面我们就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辩证理性(因为黑格尔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所以,我们这里主要以他的精神辩证法思想做摹本予以集中考察和批判)再做一番基本的考察。
  二 辩证运动的相对性
  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传统机械的形而上学相比辩证法具有更高的科学性,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辩证法的科学性是绝对的吗?这还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几乎大多数学术型哲学家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或者理论观点是科学的,都认为自己的理论代表着一种真理。而且西方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就认为真理是概念和实际的符合,并且他也同样认为自己的哲学是科学的真理。但是历史在肯定这些西方伟大先哲的方法和思想的同时,也不断发现着他们的学说的许多历史局限性和重大偏见。可是中国先哲似乎就没有这种困惑,因为在他们眼里真理从来不是不变的教条,他们只要求每个人自己去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相对真理,只是在把他们的思维方法留给后人,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授之以渔而已。所以,我们认为辩证法实际上也只是这样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罢了。在机械形而上学的视阈中,完全不能包容任何意义的无限精神,而辩证法就是要企图把握精神或者客观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事实上,这种意向并没有在辩证法中变成现实。一切无限和有限都是相对的,人不是万能的神,任何认识都离不开主体的有限能力的制约。即使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人也只是短暂的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由,感觉那所谓的无限风光(神性)而已,也不可能抓住完全绝对的无限(就是把无限作为客体),因为所谓无限实质上也是有限的,或者无限就是“大无”本身。辩证法相对全面的认识方法,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向之维度,不局限于现在、当下之局部,这种方法和传统形而上学比较无疑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存在场的真质从来就是相对的(等于那无限的虚无,因为万有同一),首先,它是离不开主体的;其次,主体认识的差异不可消失;第三,存在场的发展是三维的,现在于过去和将来的制约之下,事物可以发展也可能倒退,不是只能前进(循环性是不可改变的)。另外,在空间维度上看,存在-存在者场在关系是整体性三维化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第一、第二性的关系,就是说精神与身体、万物、宇宙(天)的关系不是线形的决定关系。辩证法可以看到存在场的对立统一性,但这不同于事物的真质场。其实,可以认为事物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抽象本质等待我们去发现,假定的本质都是实践中创生的,是场在。这是现象学的观点,也是道学的思维结果。
  我们知道,形而上学要认识绝对静止的、不变的事物,以求一劳永逸地发现绝对真理。辩证法反其道而行之,正如黑格尔说,精神是知自己本身的现实的理念。他认为精神是绝对不静止的东西,认为事物只有在绝对运动中存在,只有在无止息的历史的辨证运动中人才能把握无限,认识绝对理念。而实际上不仅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也同样具有相对性。一般来说,我们找不到绝对静止或者绝对运动的客观存在,只能选择参照系之后才能谈运动或者静止。现象学选定主体之后,在主体的现象学还原法之下,可以达到一种本质的直观(本质就是现象)。道学要求主体忘我达到静极(不是绝对截止)生动(也是相对运动),看到世界的真质图象(现象就是真本质)。在这些方法中,都是先有存在(现象),后有本质,相信自然的第一性,本质是相对的,是虚无化。实际上,存在和本质都是相对的,只有存有场域(真质)是绝对的(也是一种假定,不过这种假定更加简约)。因此,人类精神的运动就没有绝对性,只是在主体的选择中才发生作用,不是在绝对运动中把握精神的绝对理念,恰是在相对静止中看到精神场在的绝对真质。
  在黑格尔那里精神高于自然,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没有精神就没有自然。这曾经是西方思想史上一种最大胆的假设。中国先哲有过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学说,但是只是将自然与精神等价。那么,黑格尔的这种假说依据何在?在我们看来,这是为其假定的绝对精神概念而奠定基础的,因为没有这种假设在先,就不可能产生绝对理念的思想。这种绝对精神不依赖与任何存在,自己创生自己,自然只有是绝对精神的产物才是合理的。自然没有自由性,不是自主的,所以精神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然是不自由的。精神可以在矛盾中保存自己,自然是无矛盾可言的,自然只是单纯性、有限性。这样,黑格尔将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彻底加以改造,认为由绝对精神中的绝对理念创造并主宰着我们的世界。我们认为,其实质仍然不过是为上帝的合理性、合法化在论说而已,这也是西方文化将基督教科学化的最初尝试。在现象学中,存在-存在者整体场没有本质与现象的真正区别,真正的现象就是本质,所以主体可以直观本质(真质),世界是单纯的、简单的、相对绝对的。在道学中,自然(不是机械自然而是大道自然,下同)是第一性的,是最高的存有场,所谓的本质的存有场就是现象的存有场,也就是大道,道法自然,自然有道,天人合一是最真实的无矛盾的和谐完美的思想境界。这样,精神与自然已无法区分,达到高度的、相对绝对的同一场态。因此,黑格尔的精神是第一性的思想假设只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完全不具有所谓本质上的绝对性和真理性。
  在黑格尔那里,精神的存在就是无限性的,自然也是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精神可以从一切限制中走出来,达到一种绝对的无限性。传统形而上学无疑只能把握有限,这是黑格尔不能满意的。而唯心主义的主观无限性也是不够客观的,所以黑格尔也不同意。黑格尔认为,只有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绝对精神的无限性,才是真正的无限性。马克思却将这种无限性赋予了客观物质世界,假定了物质的绝对第一性和不可改变性。这是对辩证运动的一种不同的解释。同样没有绝对的真理性。因为物质或者精神都不过是辩证运动的不同载体,都是存在者或者存在现象,不是真质或者存在-存在者整体场。胡塞尔的现象学相信本质(真质)的存在场在,但本质(真质)是离不开主体的把握的,不是绝对客观的,也不是主观随意的,具有相对的现实性。中国道学思维则完全打破了主观限制,也打破了客观限制,无视人为划分的主、客观之间的区别,在相对绝对的同一中把握本质(真质),使精神与自然在本质(真质)上合一,达到知道的最高认识境界(意识-无意识-身体-天合一,精神完全自由了)。我们认为这种场在的自由才是最高的自由,这种自由精神才具有更高的和更加不朽的无限性,而它是只用辩证法思维的人无法理解的。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