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有股减持中的政府与市场 ——国有股减持困境的经济法分析

  国有股减持有其特殊性。国有股减持与一般的股票减持行为相比,有两个根本区别:第一,国有股减持的对象是国有股,国有股的最终所有者是国家(政府)。尽管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为了使国有股权的行使理性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我国一直在寻求国有股权主体(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塑造,但是,这道屏障不可能彻底隔断国有股权和国家(政府)之间的血缘关系。因此,当通过股票市场来完成国有股减持时,政府就以国有股权的终极所有人的身份参与到股票市场中来了。这时,政府就具有了双重身份——行政权力的拥有者和国有股权的所有者。第二,一般的股票减持行为是投资者的逐利行为,具有微观性和商业性。而国有股减持不具有商业性,不论减持的目的是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还是筹集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总之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事关国家宏观性经济的政策行为,因而具有宏观性、政策性和政府主导性。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政策意图,政府并不像普遍投资者那样完全服从市场的安排,而是往往试图利用行政权力来影响市场、利用市场。在这次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政府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政府惟独相中“存量发行”,显然是为了提高国有股之价格,从而充分实现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目的。
  政府从宏观经济全局考虑,并努力实现一项政策并没有错,关键是这项政策涉及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价格应由买卖双方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协商确定。经过协商实现的价格是买卖双方根据各种市场因素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认为比较公道且均自愿接受的价格。在承认人的经济理性的前提下,假设交易一方具有单方决定价格的权力,那么如此形成的价格必然会对决定价格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失公平。在国有股减持中,就存在单方定价的问题。市场自有市场自身的规律,市场自有市场的力量。当某种行为违背了市场规律,损害了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时,就会受到这种力量的强力阻击。政府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而市场主体有不参与的权利。这种“退出权”行使的结果必然是股市的狂跌。股市狂跌给宏观经济乃到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足以使一个理性的政府在“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一简单道理下放弃通过减持国有股最大限度筹集资金的念头。政府的这种选择同样是出于国家和社会等全局性因素考虑。
    三、症结: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失当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有股减持困境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失当。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因此受到了挫折。我们有必要延伸一下思维,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股票市场建设过程中,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