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跨国并购(七)

   表6-5:平均并购价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外国并购平均价格  所有并购平均价格
  1985   136.0   136.2
  1986   157.1   117.9
  1987   315.4   168.4
  1988   301.4   215.1
  1989   231.4   202.5
  (资料来源:Mergerstat Review, 1970-1990年各期,该杂志所定义的并购是指购买其它公司至少10%的股权)
   表6-6:平均溢价百分率比较 (%)
  年份  外国并购溢价%  所有并购溢价%  差额%
  1977  49.7  40.9  8.8
  1978  50.5  46.2  4.3
  1979  56.9  49.9  7.0
  1980  55.1  48.0  7.1
  1981  46.1  47.4    -1.4
  1982  42.1  37.4    -4.7
  1983  45.7  37.7  8.0
  1984  40.2  37.9  2.3
  1985  53.9  37.1    16.8
  1986  33.0  38.2    -5.2
  1987  39.4  38.3  1.1
  1988  56.2  41.9    14.3
  1989  38.9  41.0    -2.1
  (资料来源: 同表6-5。注:此处溢价是指超出其市场价值比率。)
   表6-5表明,除了1985年以外,每年外国并购者都支付了比所有并购活动平均价值更高的平均价格。表5列示了1977-1989年间外国并购者支付的溢价百分比与所有并购者支付的溢价百分比及其差额。从表中不难看出,当与整体的并购活动比较时,在13年中的9年里,外国并购者支付了比平均溢价更高的溢价。它再次证实目标公司的股东是并购活动中的最大的赢家。这一发现对东道国的反并购政策提出了挑战。因为反并购政策主要是基于这种担心:跨国并购会损害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但高额的溢价收入打破了这种担心。由于人们预期并购后目标公司的经营效率会提高,恢复了公众对目标公司的信心,提高了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而人们的这种预期又取决于外国并购者的所有权优势,即所有权优势越显著,其并购后的协同效应、资源优化效应就越明显,人们对并购后目标公司的经营业绩就越看好。
   美国的三位学者调查了1979-1990年间外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股东的利益问题, 主要发现包括:
   1、在所抽取的样本中,每个跨国并购案中,股东财富平均增长了6800万美元,表明跨国并购总的来说有利于股东利益增长;
   2、每个美国目标公司的股东都认为利益的增长是明显的,而不管收购者是什么国籍。成功并购过程中的免费搭车问题,即目标公司的小股东不会轻易出让股份,除非要约并购报价已充分反映新企业管理层创造的利润预期增长情况。但如果要约并购报价已充分反映这一盈利需求,则不可能实施成功的企业并购。
   3、日本在美国的收购行为产生了最大的财富增值,平均增长398万,其中目标公司的股东利益增长43%,收购公司股东利益增长57%。显然,日本收购公司的大多数成功地利用了国际市场的不完善,产生了协同效应。相反,英国在美国的收购导致了股东利益由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股东转移的倾向,这表明,英国公司在美国的并购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非财富最大化目标驱使的。
   三、有关跨国并购综合效应的实证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理查德.凯夫斯教授和加拿大经济委员会官员约翰.鲍德温联合撰写了一篇《跨国公司在加拿大的并购活动》的文章 。该文论述了跨国公司在加拿大的并购活动及其与国内并购的不同,并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探讨跨国并购与国内并购的不同效应。他们收集了1970年至1979年间跨国并购与加拿大制造业内部并购的资料并作了实证分析比较,并得出如下结论:
   1、在70-79期间,伴随着外国所有者身份的日益重要,涉及公司所有权变更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外国所有者身份以创建方式进入和关闭退出的发生率急剧下降,所以,与高度外国所有者身份相关的产业,在改善效率方面面临较小的压力,市场份额的变动情况也较稳定。总的来说,在具有高比例外国所有者身份的产业里,厂商面临提高效率的压力更大,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即被收购兼并,而非来自于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
   2、产业中外国所有者身份比例的高低,对通过公司控制权转移获得效益的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在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因公司控制权转移和资产重新配置所带来的协同效应的机会比外国所有者比例低的产业更多(这种协同效应更多地体现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交叉配置);而外国所有者比例低的产业,其控制权转移所带来的效应机会主要依赖于公司实际存在的内部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成本控制(更多地体现在有形资产的配置方面)。
   3、跨国并购所导致的公司控制权转移在拥有外国所有者身份的产业中的有利效应明显增加,相关的市场份额和相关的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外国身份者在产业中的比例成正比关系。
   4、在外国所有者身份比例高的产业中,跨国并购导致公司控制权转移所带来的有利效应因产业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高科技产业和产品分化的产业,其有利效应就高,而在自然资源产业,有利效应就低。
   5、在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里,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仅来自于跨国并购,国内公司并购也同样在这些产业作出贡献。这一发现与并购的协同效应论的假设相一致。
   6、外国厂商生产率的提高不局限于外国所有权比例高的产业,在东道国国内公司比例高的产业,并购后的生产率同样有较高的增长。这一证据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跨国并购主要是所有权优势和专有资产的转移和进入提高了生产率和效应。
   7、在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外国所有者之间的并购具有很好的效应。这种并购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但并未伴随被并购公司员工的工资待遇的下降和非生产性员工比例的下降。
   8、跨国并购导致公司控制权转移所引起的所有者国籍的变化,在不同产业上也体现了不同的作用。在生产率、员工工资待遇、非生产性员工利益增长方面,公司控制权从外国所有者身份转移到国内所有者身份手中,其效益的增长在国内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具有良好表现;而公司控制权从国内所有者转移到外国所有者手中,其效益的增长在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中具有良好表现。
   9、在外国所有者比例低的产业中,国内公司相互间的并购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如股东权益的损失、生产率的下降、工资待遇的下降和非生产性员工比例的下降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