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对21个群众团体机构改革提出克服行政化倾向、建立适应群团工作的自强自立新机制的决策,我们认为这是非常英明的举措,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是中国记协迈向新世纪、迈向国际化的行动纲领,是中国记协大胆革新的最好时机。这种新机制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在充分借鉴西方非政府组织的经验和国际新闻界惯例的基础上,形成中国自己的非政府组织运行模式: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实行类似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充满活力的内部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和行使行业自律职能,积极维护会员权益,开展有偿服务,兴办营利公司,减少国家财政资助、享受特殊的免税或减税待遇,广泛开拓、接受国内外各种资助,以形成自立自强的运行机制。
三、中国记协完善自身机制实现非政府组织角色的几点思考
中国记协存在的价值以及生命力正是来自它不断适应国家、社会、新闻界的不同需要所创造的层出不穷、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活动。这就需要善于发现新的活动主题、开辟新的活动领域,抓住机遇、精心策划,适时推出新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善于最大限度地争取会员特别是地方记协的大力支持。通过举办这种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全国新闻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充分激发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注热情,更加有力有效地配合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工作。目前,为迎接我国加入WTO、使我国新闻界尽快与国际新闻界对等交流,中国记协应当未雨绸缪,着手开拓下列工作领域:
1、建立比较系统的行业自律制度和组织,适应新闻业管理体制由党政
管理模式向行业管理模式转变。参考欧美、日本等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他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业组织和自律制度,比如由记者协会等行业组织颁发记者证,规定录用记者的学历标准(大学学历),统一最低工资和工作时间标准,要求大学新闻系教师必须是资深记者,建立全国新闻纪律法庭或仲裁机构,制定职业道德标准,建立记者编辑的继续教育制度等等。目前,我们应当考虑筹备建立健全下列标准或制度:制定或参与制定新闻从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新闻教育标准、纪律处分制度(纪律处分机构、禁业制度等),修改、完善职业道德准则,提高新闻奖的质量和权威性,指导、协调新闻媒体、地方和专业记协以及新闻社团的活动,进行有关数据、文献的统计公布等等。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中国记协应当加强对地方记协业务和组织建设等工作的全面指导,以形成覆盖全国的工作网络系统。
2、全面维护新闻界的各种权益。首先,应当在整体层面上通过对有关新闻业的政策、立法、执法、司法活动进行经常性调查研究,从维护新闻界整体权益出发提出建议,促进有关政策法律文件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国家和社会对新闻界权益的重视和支持。例如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社团在新闻源、频道、频率、域名等资源分配、发行、贸易、投资、税收等方面的整体利益,提高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扩大采访报道的领域、缩小禁区,使全国新闻媒体和新闻社团能够在国内平等自由竞争,保护、促进本国新闻界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等等。其次,针对采访报道、健康安全、就业、培训、生活贫困、家庭等具体方面开展日常的服务工作。如为新闻界争取特定事件的采访权、组织新闻界联合采访报道,使全体新闻工作者享受社会保险的便利,提供就业咨询,调解新闻界的劳动合同纠纷,提供业务培训便利,扶助贫困者,开展家政服务以解决其后顾之忧,支持会员诉讼、提供法律咨询等等。
3、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社会化筹资机制和开展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活动的社会代理机制。中国记协现有五个经费来源:国家财政资助(仅可维持人员工资、医疗及日常办公支出)、新闻界资助(全国新闻媒体、新闻社团的现金和非现金资助,用来承办某项活动,很少节余)、国内企、事业单位等赞助(用于某一具体项目,一般略有节余)、所属不动产孳息和下属单位上交的管理费(该部分数额不固定,因经营管理不善可能亏损)、会费收入(目前因只实行团体会员制,加之会费标准很低,因此收入有限),收入相当有限。机构改革后工作人员也比较少。改革所面临的必然问题是:如何以有限的人员去开展大量的工作?因此答案也必然是广泛拓展民间筹资渠道、利用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协助开展活动(项目代理制)。应当扩大与世界各国新闻媒体和新闻社团、各种国际组织、各国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的交往以争取国际民间资助,提供有偿服务和兴办营利企业,提高会员会费标准等等;可以与志愿者组织、会员以及其他组织签订项目实施代理合同,实行分工协作。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