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缘由:
偶在WIN2000 SERVER系统中安装Magic Winmail Server后,能够通过SMTP和POP3协议发收邮件,按照Winmail帮助设置好IIS后,却不能如帮助中所提,通过IE浏览器进入邮件系统。具体情况可查看偶的一篇求助帖子: http://bbs.ccidnet.com/showthread.php?threadid=140864
初步处理: 试着进入IISHELP网页,也再现HTTP 500 错误,无法判断故障原因,搜索网上相关内容,找到一篇关于IIS下不支持ASP的解决方案文章; 经研究分析,判断故障现象基本类似,原因分析为:主要是由于IWAM帐号IWAM_Myserver的密码错误造
成了HTTP 500内部错误。 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统一active directory、IIS metabase数据库和COM+应用程序中的密码。相应操
作该文章上有详细介绍。
查看日志文件,与文章上所描述的现象并不完全一致,本计算机并未有域的设置。 系统日志具体描述如下:
系统日志中事件: 事件1: 事件类型: 错误 事件来源: DCOM 事件种类: 无 事件 ID: 10010 日期: 2004-11-17 事件: 17:23:04 用户: NT AUTHORITY\SYSTEM 计算机: ZY-BGL-FWQ 描述: 服务器 {3D14228D-FBE1-11D0-995D-00C04FD919C1} 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内用 DCOM 注册。 ———————————————————————— 事件2: 事件类型: 警告 事件来源: W3SVC 事件种类: 无 事件 ID: 36 日期: 2004-11-17 事件: 17:23:04 用户: N/A 计算机: ZY-BGL-FWQ 描述: 服务器未能转入应用程序 '/LM/W3SVC/1/ROOT/IISHELP'。错误是 '服务器运行失败 '。 若要获取关于此消息的更多的信息,请访问 Microsoft 联机支持站点: http://www.microsoft.com/contentredirect.asp 。 ————————————————————————— 在应用程序日志中也有两个事件: 事件1: 事件类型: 错误 事件来源: COM+ 事件种类: 管理 事件 ID: 4205 日期: 2004-11-17 事件: 17:23:04 用户: N/A 计算机: ZY-BGL-FWQ 描述: 由于在下列系统 API 错误,COM+ 服务无法初始化。它通常是由本地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存储问题引起的。 CryptAcquireContext 进程名称: dllhost.exe 该错误的严重性已导致进程终止。 错误代码= 0x80090017 : 提供程序类型未被定义。 COM+ 服务内部信息: 文件: .\security.cpp, 行: 617 ————————————————————————— 事件2: 事件类型: 错误 事件来源: COM+ 事件种类: SVC 事件 ID: 4097 日期: 2004-11-17 事件: 17:23:04 用户: N/A 计算机: ZY-BGL-FWQ 描述: 运行时环境在其内部状态检测到不一致。请向 Microsoft 产品支持服务部门报告此错误。*** Error in __FILE__(926): Application image dump failed.
而并未有文章上所描述的“用户名未知或密码错误”之类的信息日志; 但基本判断也属于该类型故障。 按照文章上所写操作一步一步执行,但发现并未奏效,不知问题出在何处。 按照最后提示:把IIS中的“应用程序保护”设置为“低”,再重置IIS,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站点上的某
些ASP能够显示,但某些ASP页面又不
能显示,而ASP聊天室的页面能打开,但显示为“打开数据库失败或错误”; 但若把IIS中的“应用程序保护”设置为“中”,则任何ASP页面都无法打开; 无语,实在不行,采取文章上所述最后一个办法:重装IIS,步骤如下:先卸载,再打SP3(我打的是SP4
),再重装。 重新配置启动IIS,发觉故障现象依旧如故。
经高人指点,问题根源并非如此,经仔细询问情况,发现曾经删除过SAM(这一现象前面一直没能引起注
意)SAM文件是保存用户密码的数据库
文件,删除后,所有的用户信息就会丢失,而相应的组信息也会随之丢失,虽然重新登录过系统,系统已
经重新建立了SAM文件,也重新安装了
IIS,IWAM帐号也已经重新建立,但是,原用户组中的特殊信息却没有被恢复。从这里着手。检查“开始
”->“设置”->“控制面板”->“管理
工具”->“组件服务”中,“控制台根目录”->“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COM+应用
程序”中,有一个IIS
Out-Of-Process Pooled
Applications该应用程序的ID号即为{3D14228D-FBE1-11D0-995D-00C04FD919C1},很多系统报错找不到应
用程序{3D14228D-FBE1-11D0-995D-00
C04FD919C1}之类的错误,就是因为该应用程序未能启动,打开该应用程序的属性,检查标识却为IWAM用
户,右键启动,报错。改为管理员后,
可正常启动。把IWAM加入本地管理员组中,也可正常启动。确定是因为IWAM用户无权访问该应用程序所致
。
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如下: 1、修改IWAM_Myserver帐号密码,在“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
”中,“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
组”->“用户”里面,一个IWAM_Myserver(Myserver为本地计算机名)的帐号内,右键更改密码,更改
为一个自定义的密码即可,我们这里假
设为“000000”; 2、修改IIS内部IWAM_Myserver帐号密码,在c:\inetpub\adminscripts\目录下(IIS安装默认目录),输
入:c:\inetpub\adminscripts>
cscript adsutil.vbs set w3svc/wamuserpass "000000" (此处“0”表示用户自定义的密码) 修改成功后,系统有如下提示: wamuserpass: (string) "******" 3、同步com+应用程序所用的IWAM_Myserver的密码,原技术文章上所叙述的办法有两种,我这里采用的为
第二种,即“使用IWAM帐号同步脚本s
ynciwam.vbs” 也就是在c:\inetpub\adminscripts目录下(默认目录)输入: c:\inetpub\adminscripts> cscript synciwam.vbs -v 前面都很顺利,但在“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组件服务”中,“控制台根
目录”->“组件服务”->“计算机”-
>“我的电脑”->“COM+应用程序”中,右键启动IIS Out-Of-Process Pooled Applications,发现仍然
报错,没办法重启IIS,发现问题现象
依旧如故,检查上面第三个步骤,输入csript synciwam.vbs -v命令后,返回的脚本执行情况其中最后一
段有一个Error的提示。一段英文,具
体文字描述未能保存下来,意思理解为:IIS的原数据库拒绝访问。 4、万般无奈,删除IIS的组件包,重新建立之,仍然无效。
至此又出现问题了。
查看应用程序日志和系统日志,发现错误提示事件ID号依旧为:10010、36、4205 上述的三个步骤中,前面两步应该都没有问题,最后一步好象有点问题。 根据事件ID号,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解决办法如下: 在“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中,“系统工具”->“本地用户
和组”->“用户”里面,确认IWAM_My
server用户只在GUEST组内,再在“本地用户和组”->“组”里面,右键点击Users组属性,添加进NT
AUTHORITY\Authenticated Users和NT
AUTHORITY\Interactive两个用户成员,确定。
重复第三个步骤,即在IIS安装默认目录下输入:c:\inetpub\adminscripts> csript synciwam.vbs -v 根据返回的脚本执行情况进行查看,最后那一段的Error已经没有了,将COM+程序的用户改回为IWAM用户
,重新启动IIS Out-Of-Process
Pooled Applications应用程序,没有再报错了,再重启IIS,检查所有WEB站点服务,故障现象解除!
也就是说到了这一步IIS下面的ASP程序才正式恢复重新启动。 至此,故障现象全部排除!
因此,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1、事件日志的空间设置稍微放大一些,默认才512K,根据硬盘空间,适当放大一些,避免出现日志文件已满的情况; 2、不要随便轻易清空事件日志中的事件记录,很多故障现象需要从这个里面下手找原因; 3、所有返回的系统提示信息一定要注意仔细查看; 4、IIS中的应用程序保护应为中或高,如为低,则所有ASP页面均以本地系统权限运行,安全性存在问题。 5、COM+程序的用户权限和用户启动权限很重要,应注意检查。 6、系统默认组有时有重要作用,不能轻易删除或修改。 7、系统重要文件(如SAM)不可轻易删除,应尽可能采取妥善的解决方法。如使用外部程序修改注册表或SAM表信息以获得管理员权限。而不要删除该文件。
通过这个问题,偶发现一些看似复杂和不可思议的问题,只要动脑筋,通过仔细查看、分析,再到网上找到一些有关的文章加以对比——但也切忌死搬硬套——找到自己问题的根结所在,再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问题最终总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