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质量。各地市和学校要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田径、武术、体操、球类、游泳或冰雪等体育运动项目基础上,开发具有地域和民间特色、符合学校条件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使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运动强度更加适当、活动开展更加规范,切实提高校园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历史欠账加之中小学体育课时调整,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上仍属缺编状态,特别是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1〕42号)精神,统一配置和管理县域教师资源,解决城乡、校际间体育教师的结构性矛盾。建立由县(市、区)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教师资源库,实行“无校籍管理”,促进校际、城乡、区域间教师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实施“特岗计划”、支教和农村教育硕士计划,保证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各地市(县)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政策、培训计划以及培训具体实施中,对体育教师要单独设计、单独培训,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
六、加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小学、初中、高中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分别是31.71%、52.7%、71.78%,距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还不够规范。各地要统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专项资金,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各级各类学校也要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尽可能地安排经费用于购买体育器材和开展体育活动。
七、积极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实施后,教育行政部门先后组织了省、市、县三级《标准》管理人员培训班,并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目前为止,我省《标准》测试数据上报率不足20%,一直处在全国落后位次。各地市和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从购置测试器材、技术人员培训和工作考评等方面认真落实,按时保质上报数据。对于不按要求上报的地市和学校,在评先评优,基点校评估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