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原则
积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太阳能光热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体系。同时,积极鼓励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黄冈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进步。
2、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成熟技术开发利用,又要重视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筹划长远发展战略,为太阳能光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3、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和落实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高层次光热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太阳能光热推广应用的体制机制。
4、产业发展与示范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政策优势,为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充分利用示范推广带来的市场需求,促进太阳能光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1、2015年近期目标
完成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系统的产业布局,产业链初具雏形。积极进行太阳能在建材领域应用示范,储备太阳能热发电相关技术,在高温热传导和太阳跟踪方面,取得一至两个关键部件的研发突破。2015年实现太阳能集热和节能建材等产能40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太阳能光热相关企业数量达到5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以上;产生一至两个光热产业的核心发明专利,打造两至三家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光热企业。
2、2020年中期目标
完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全产业链建设,实现太阳能集热和节能建材产能800万平方米,占全国总产能的5%左右。产生一至两家太阳能光热支柱企业,一个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实现窑炉产品升级,太阳能锅炉和烘干隧道窑年产值达到6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太阳能高温热发电关键部件生产商,实现一至两家关键部件生产商上市。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太阳能光热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税收3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00个以上。形成国内知名的创新型光热技术及应用示范基地和最具活力的高端太阳能光热产业集群。
四、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太阳能低温产业
1. 发展方向与重点
太阳能光热技术按温度划分,目前可分为三个领域:其中40℃-80℃为低温领域、80℃-250℃为中温领域、250℃-800℃为高温领域。
2010年我国太阳能低温集热器年产量4900万平方米,占世界年产量80%左右;太阳能热水器销售额达到900多亿元,出口额约2.5亿美元。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广建筑节能,目前我国有超过1.6亿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推广面积和保有量,安装的太阳能集热器主要以提供生活热水为主,但是占建筑耗能约63%的空调和采暖耗能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可以预见,建筑将是太阳能最大的市场,利用太阳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快速、有效方式。各级政府已经积极出台了鼓励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应用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支持政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正成为发展热点。
为了快速切入太阳能光热产业,培育太阳能光热企业,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基础较好、国家扶持政策比较明确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本规划中太阳能低温产业的发展方向,系统集成技术及太阳能集热工程是本规划近期发展的重点。
2. 产业布局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及工程,包括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综合应用一体化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需要在材料、外观、内部结构、建筑接口技术以及制造工艺上突破和创新,将太阳能纳入建筑的标准推广部件。同时需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安装、同步验收、同步后期管理。
目前我国真空管集热器占据主导地位,平板型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12%左右。规模以上的平板集热器厂家也是屈指可数,平板集热器和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太阳能在城市住宅建筑等工程市场上的扩大应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更适应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的要求,正呈现出比真空管集热器更快的增长势头。
太阳能空调制冷作为一种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空调制冷方式,是夏季太阳能有效利用的最佳方案,在减少常规电力消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从提高太阳能全年利用率和运行经济性角度而言,目前理想的太阳能空调方式应该是与普通平板式和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的热驱动型空调制冷机组。两者的结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冬季采暖、四季热水供应与夏季空调应用的匹配,最大幅度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建厂等方式建立高效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生产线。展开产学研合作,研究跨季节储热技术、太阳能小型吸收式制冷机、太阳能与热泵匹配技术等。通过示范项目积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集成、运行技术经验。鼓励本市玻璃、钢构、化工、窑炉、电子、机械等企业通过产品升级或转型,进入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链环节,为太阳能集热器整机制造提供高硼硅玻璃、毛坯管、真空管、排气炉、支架、水箱、管道、阀门、保温材料、硅胶圈、控制器、仪器仪表、电子显示、传动装置等配套产品。鼓励本地建材和门窗企业引进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节能围护结构及型材,包括节能保温墙体、中空玻璃门窗、太阳能新风系统、外遮阳系统等产品,逐渐培育全市太阳能低温产业链条。
着重开发下列技术及产品:
1)平板镀膜及其自动化生产设备;
2)平板集热器生产线;
3)跨季节储热技术;
4)与普及型太阳能集热器结合的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
5)新型复合围护结构;
6)节能门窗及外遮阳系统;
7)太阳能集热系统与辅助能源(热泵)匹配技术;
8)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系统控制技术。
(二)太阳能中温产业
1、发展方向与重点
工业耗能包括电能和热能两大部分,我国工业耗能中热能大约占53%,需求中超过一半是250℃以下的热能。理论上这部分热能完全可由太阳能提供。粗略估计,若整个工业用能中热能消耗的10%由太阳能中温集热器提供,按照2007年统计数据,需要集热器面积11亿平方米,可形成年产值达4000亿以上的产业。对应年节煤量大约1亿吨,简单计算对应减排二氧化碳3.2亿吨,按照我国2006年排放二氧化碳62亿吨计算,可实现减排量约5%。
目前国内外太阳能中温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节能减排压力逐渐增大,能够为工业提供用热的太阳能中温热利用技术开始受到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底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用于工业过程用热的太阳能中温系统约90个,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酒类饮料、造纸、制革、交通设备、化学、海水淡化和纺织等行业,分别分布在奥地利、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我国在印染业有三个应用案例,安装面积约3万平方米。未来发展中,热力能耗值比较高的造纸业、食品加工业和纺织印染业应用太阳能中温热能的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