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及分类投放
牢固树立“人人动手,垃圾分类;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理念和意识,叫响“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分类口号,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市民使用完全可降解环保垃圾袋盛装餐厨垃圾和有机易腐垃圾,动员全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坚持分步滚动推进原则,区域上由越秀区和天河区先行一步,行业和单位方面由教育、供销、酒店、餐馆、商场、市场、机关团体和新建社区先行一步,内容上由餐厨和有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分开收集先行一步。开展家庭厨余垃圾“专袋投放”和垃圾“按袋计量收费”试点工作。改革居民家庭垃圾处理费收缴办法,鼓励家庭干湿分类;规范环卫作业人员分拣分类行为,提高垃圾分类收集成效。通过建立健全餐饮垃圾排放登记制度、大件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建筑垃圾运输排放制度、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制度等,引导垃圾分类分流处理。
五、规范分类收运
改革现有城市垃圾混合收集、运输网络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标识明晰、规范有序的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实现不同类别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压缩转运。完善垃圾分类收运的公建配套,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和收运能力,分批次增配垃圾收集和运输车辆,改造全市171座垃圾压缩站中符合分类压缩转运改造条件的垃圾压缩站,健全1461个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2014年底前,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垃圾分类收集、压缩转运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物流式分类收运体系,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县级市)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机制,初步建成农村垃圾分类网点和收运网络,实现城乡垃圾统一收运处理。合理调配分类运输车辆的作业时间、路线和方式,严格监控餐厨垃圾专用车辆运输作业,尽快建立垃圾运输车辆的定期检测和审验制度。出台分类收运企业管理办法,规范垃圾分类收运行为。
六、促进回收利用
以形成产业链、价值链为导向,鼓励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回收,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产业化发展。搭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交易平台,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区域回收、专业分选、综合利用处理相协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化管理,实行资源回收的企业化运作,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处置利用。科学设置回收网点,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度量、统一管理,实时动态公布主要资源回收价格,规范回收队伍和回收行为。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回收企业回收利乐包、废玻璃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遵循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工业垃圾、医疗废物、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建筑废弃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动物尸骸、粪渣等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确保工业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等资源化利用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2012年,老六区基本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6%;2013年,全市基本建成资源回收网络,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8%;2014年,建成垃圾循环利用经济园;2015年,形成快捷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交易平台和运行体系,回收利用率提高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