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创新提升,着力推动企业发展。一是巩固壮大优势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工艺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重点推进食品、造纸、化工等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培育一批超亿元、超十亿元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在食品产业方面,以食品名城“五大基地建设”为中心,实施大产业、大龙头、大集团、大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肉制品、面制品和饮料制品产业,大力发展休闲食品、调味品、冷链、绿色功能食品和食品配套产业。在造纸产业方面,加快整合造纸资源,依托银鸽集团,打造中西部重要的造纸工业基地,建设环保生态型造纸产业。在化工产业方面,快速膨胀总量,以盐矿资源为基础,以金大地、永银化工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强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盐化企业,靠大联大,打造全省重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二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对我市纺织、制革制鞋、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设备更新,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到生产中去,促进产业全面升级。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以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和壮大一批新兴产业群体。依托海奥通公司、兰格公司等,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依托方汇、南街村药业等,创建省内有影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依托光华电子、圣华电子、科年达等企业,打造全省重要的电子产业园区。四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实施工业企业创新工程,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深入开展技改项目摸底调查,建立企业技改项目库,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全方位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活动,引导企业加快高能耗、高物耗等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步伐,支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设备,改进工艺,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核心竞争力。五是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构建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注重运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全市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六是加快企业战略重组。把推进战略重组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食品、造纸、化工、机械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