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各医疗保健机构要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联系,进行暴露情况的登记,及时采集暴露案例的信息,进行暴露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相应的预防性药物及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六、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及管理能力。
(一)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及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及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见附件10)及时填写和逐级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并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网络报告。
对所发现的孕产妇及婚检妇女中艾滋病、梅毒感染者或乙肝患者,还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
(二)质量控制。
在数据信息收集过程中,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有专职人员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及时对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审核与汇总,每年上报一次当地信息分析报告,确保数据信息管理、利用与分析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本地区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核查,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漏报、重报等情况的专题调查,对相关报表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修订,减少错报、重报及漏报,提高数据信息质量。
七、资金和物资管理
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资金11429万元,对全省87个项目县(区)从需方补助经费、工作经费、能力建设经费等三方面进行补助。对非项目县(区)发现的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的相关干预服务给予适当补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情况统筹安排经费,对落实本项目各项活动中的不足经费要协调解决。
对中央、省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要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不得挪用或改变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不得用于与本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经费支持的试剂、药品、设备等相关物资,应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进行采购,严格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相关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严格按照《广东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补助经费使用说明》(见附件11)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具体的发放管理细则。补助经费的发放进行详细的记录,便于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资金检查。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品国家统一招标和安排,由省妇幼保健院统一采购和管理,具体流程见附件12;其他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所需物资由各地市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备,中央经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