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新增纯收益是产出小计与投入小计的差值,即(三)=(一)-(二)。
2. 推广规模
将推广成果各年的新推广规模分年列出后加总(表3)。
3. 推广费用
推广费用=下拨推广费用+直接推广费用+其他费用
分项列出各年用于成果推广的全部费用加总(表3)。
表3 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
推广成果名称: 推广年限: 年
推广
年份
| 新推广规模
| 推广费用(万元)
|
下拨推广费用
| 推广人员费用
| 其他费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
合计
| 推广规模:
| 总推广费用:
|
备注
| 被取代技术已使用的年最大规模为:
|
注: ①推广年限为已推广年数之和。
②推广费用参见计算参数说明。
③当年新推广规模的累计值不应大于被取代技术已使用的年最大规模的80%。
4. 总经济效益计算
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
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表4)。表4汇总了主要基础数据、计算参数,由表2、表3数据进一步计算出经济效益指标。
5. 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限
6.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
表4 经济效益汇总表
推广成果名称:
类 别
| 名 称
| 数 值
|
计
算
参
数
| 计算价格
| 元(近3年实际发生价格的平均值)
|
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
| 0.7
|
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
| 0.2
|
推广规模缩值系数
| 0.9
|
基
础
数
据
| 推广年限
| 年
|
推广规模
|
|
总推广费用
| 万元
|
经 济 效 益
|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 元
|
总经济效益
| 万元
|
年经济效益
| 万元
|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 元/元
|
注:①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
②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
③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限
④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
四、基础数据和计算参数说明
(一)基础数据
1.推广年限
科技成果推广年限是指自该成果推广应用后的所有年份。对推广若干年后才产生收益的科技成果,应将产生效益之前各年的投入按推广年限分摊到各年内。
2. 推广规模
推广规模是农业推广成果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效益计算中举足轻重的基础数据。各级主管部门应会同科技推广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实事求是地统计各年的推广规模。总推广规模(或使用范围)应小于被取代的对照的年最大规模(或使用范围),一般不超过80%。
对从推广应用到产生效益的时间超过1年的成果其推广规模需要两组数据:当年新推广规模和当年产生效益的规模。当年产生效益的规模应在扣除未产生新增效益的规模后再计算新增纯收益。如经济林果需要3年才能采摘,因此,前2年只有推广规模数,产生效益的规模则为0,第3年才有产生效益的规模,才有新增纯收益产生。还有一些科技成果,如植保和兽药成果,推广应用规模很大,但产生效益的规模小得多,这是因为还有一个有效率和发病率问题。因此,在确定当年产生效益时要从实际出发。
3. 推广费用
推广费用是计算经济效益所需的另一组重要基础数据。总推广费用应包括除物化劳动和生产资料费用(已在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的增量费用中计入)之外用于该项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一切费用,包括上级拨付的专项推广费、地方配比的专项补助费、推广人员费用(工资及附加费用)及其他费用(现场观摩交流费、技术指导费、技术培训费、技术资料费、办公费、管理费等)。
(二)计算参数
本办法拟定的重要计算参数有4个:各种农产品的产出品和主要投入品的计算价格、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推广规模缩值系数。这些重要参数不能随意更改,必须在本办法给定的范围内选用。农业部科教司可根据执行情况定期予以调整。
1. 计算价格
由于农业科技成果从推广到较大规模在生产中应用一般需3-5年,时间较短,因而在计算经济效益时,不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已有的投资和收益一律采用现价计算,不再计算复利值;对未来还可能产生的效益也暂不予考虑,因而也不需要计算贴现值。本办法规定主要农产品、投入品以及劳动力的计算价格均按实际发生的近3年价格的平均值计算。
2.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
与区域试验相比,由于存在着自然、技术、经济管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成果大面积推广后,往往造成单位规模上产生的新增纯收益低于区域试验中的增益值。据此在计算经济效益时,应对单位规模上产生的新增纯收益打一折扣,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即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科技成果大规模推广后的实际增产增收效果。
为修正区域试验中的数据大于大面积推广中的误差,暂规定在计算各类农业推广成果经济效益时采用统一的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为0.7。
3. 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
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是指推广单位在科技成果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比重),它反映了推广部门在成果的新增纯收益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本办法将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规定为0.2。
4. 推广规模缩值系数
据实际调查,在成果推广中,有些规模在某些年份、季节,由于种种原因未发挥作用,因此应对推广规模予以修正。为统一、方便,本办法暂定规模缩值系数为0.9。
(三)其他说明
1. 增量收益
(1)单位规模增产量(值)的计算范围
增量收益是指农业推广成果与被取代的原技术(对照)相比新增加的效益。这部分收益除了是增加产量外,还可能有其他一些形式,如:节约成本、减少损失、提高质量等。要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以免漏报。
有的推广成果可能主要不是增产,而是减少产量损失,这种情况下,减少产量损失等同于增产。有的推广成果会减少投入,降低成本,这可在投入部分反映出来。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成果,也要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尽可能计算出新增经济效益。
(2)计算方法
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后,计算和分析单位规模经济效益的方法主要包括:
增产方面。既要计算主产品,也要计算副产品。
节约方面。既要计算成本的节约,又要重视计算物化劳动的节约,同时还要兼顾对各种资源、能源、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产品质量提高方面。对由于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引起产品品质提高的,要仔细分析计算,如蛋白质含量、适用性、出米率、出油率、含糖率、出丝率、纤维长度、纤维品质、降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应计算其经济效益。
对提高产品质量的科技成果,如有优质优价规定的,按优质优价计算,即应在计算价格水平上加上差价;没有优质优价规定的,则暂不计算因质量提高产生的效益,只作定性说明。
对因农业推广品种的抗性提高和特性改变的而引起的经济效益也应一并计算。如新品种具有抗病虫的特性,则除了计算其增产效益外,还要计算节约使用农药的效益。再如品种的适应性的改变,如抗寒、耐旱、耐瘠等,除引起产量变化外,还应计算由此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
2.增量费用
用户在采用新的推广成果时往往要比现有技术多付出一定的投资,新增生产费用就是指用户采用新的推广成果与被取代的原技术相比,新增加的生产费用,即:增量费用。如人工、种子、肥料、农药等,这在推广成果经济效益计算中是必不可少的,均应采用多点调查的数据分项计算。对新增的基建费,应逐年摊销。当生产费用既有增加又有节约时,应分别计入各自的费用中。增减费用均按实际价格计算正负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希刚著.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年
[2]林世铮. 农业科技工作的经济评价方法[M].成都:四川省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3]农机和农业工程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过程科学研究院、农业部科学技术于质量标准司1994年编制
附件3-1: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报告
本报告共包含4个主表,2个参考表,分别是:
表1: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
表2: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表3: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
表4: 经济效益汇总表
参考表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表
参考表2:多年多点生产示范产量结果表
表1 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
推广成果名称: 对照名称: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推广成果
| 对照(CK)
| 推广成果比对照
增减实物量
|
(一)
| 单位
规模
产出
| 1.主产品
|
|
|
|
|
2.副产品
|
|
|
|
|
3.其 他
|
|
|
|
|
(二)
| 单位
规模
投入
| 1.劳动用工
|
|
|
|
|
2.物质投入
|
|
|
|
|
3.其他投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