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郑政〔2011〕22号 二○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启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既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确保“十二五”发展和都市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郑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四个重在”要求,认真实施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多措并举,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民生显著改善,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有力确保了“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增长13%,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计划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
(一)第二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内部结构日趋合理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96.4亿元,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56.1亿元,增长18%。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增速超过30%。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7家,其中郑煤、宇通、中烟等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200亿元。38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完成172亿元,增长30.1%。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3.5亿元,增长11.1%。
(二)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
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05.5亿元,增长1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8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全市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238.2亿元,增长15%。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90亿元,增长20%。全年举办大型展会100余场,面积达到132万平方米。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3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9亿元。中介咨询、动漫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日益繁荣。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6.7万吨,增长0.4%,连续八年增产丰收。新建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数达到25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5家,总数达到33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8个,总数达到1100个。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1万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万座、大中型沼气60座,新改建农村公路578公里。建成新型农村社区98个、综合整治村19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7亿元,增长20.8%,其中城镇投资达到2432.5亿元,增长21.9%。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完成投资457.5亿元。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体、中心城区铁路跨线桥、火车站西广场等重点工程完工。石武客专、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京沙快速通道等在建重点项目进程加快。23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40亿元,其中95个省重点在郑项目完成投资834.6亿元。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完成融资160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4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6亿元。畅通工程强力推进,科学大道-西三环立交、东风路-文化路下穿隧道等工程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站点除光大广场站外全部开工,2号线监理及土建施工招标工作已完成。王新庄、五龙口等污水处理厂实现不间断达标运行;垃圾中转站新建26座、改造28座。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106条、总长74公里;完成雨污水改造工程33项、疏挖雨水管道731公里。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房304万平方米;编制完成《郑州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开工建设14个项目。城镇化率达到66.4%。
(五)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21万吨和14.4万吨以内,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年推广节能灯91.5万只,超出省定目标34.5万只。十七里河、熊耳河、金水河等主要河道全线通水,完成造林面积19万亩,建成12个林业生态乡(镇)、100个林业生态村。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3.16%。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