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三)加强督查。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机制,按照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定期评估,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对于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稳妥操作;对于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评估,做好预案,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处理,避免出现大的偏差;对于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要加以推广。试点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重大政策调整、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市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市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根据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
  (四)抓好宣传。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改革、投身改革。要及时宣传报道改革试点典型,营造关心、重视、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1:
成都市教育体制改革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傅勇林 副市长
  副组长:杨小英 市政府副秘书长
  吕信伟 市教育局局长
  成 员:何联久 市委编办副主任
  秦代红 市政府效能办主任、市统筹委副主任
  宋剑锋 市发改委副主任
  黎邦华 市经信委副主任
  刘智慧 市教育局副局长
  马良乾 市科技局副局长
  邱 伟 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和平 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卫平 市财政局副局长
  蒋 平 市人社局副局长
  袁 辉 市建委副主任
  张 瑛 市规划局副局长
  吴远根 市农委副主任
  陈伯君 市法制办副主任
  张 征 团市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吕信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智慧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成都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表

改革任务

序号

试点项目

试点单位

试点核心内容

教育均衡化改革试点

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机制

1

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扩大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城乡公益性学前教育发展。

新津县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多元办园体制,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以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为根本,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为重点,不断满足适龄幼儿有园上、能上园和上好园的需求;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构建人才成长

“立交桥”

2

开展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认证、学分积累试点。

各区(市)县

通过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成都市人才培养新体制。

3

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试点。

市工业职业

技术学校

通过试点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职教体系;通过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密切衔接中职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立交桥,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提升学生培养规格和发展目标,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选择。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构建终身

教育体系

4

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开放教育学习制度。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整合和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开放大学,服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使之成为市民学习的广场、远程教育的高地、职业教育的超市、继续教育的基地。

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5

创新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实现城乡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均衡。

武侯区

将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区范围内实现经费均衡投入。

教育管理

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

培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6

通过多途径、多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锦江区

完善优质教育链运行机制,深化教育链制度研究,在管理、师资、文化、品牌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促进教育链内学校全方位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促进区域内校长、教师流动

7

探索、深化教师“县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优秀师资均衡配置。

温江区

深入探索“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激励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加强同中心城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措施,实现“全域成都”理念下的城乡教师专业素养高位均衡发展。

8

探索、深化教师“县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优秀师资均衡配置。

成华区

以教育集团为单位在校级干部(中层干部)、教师之间就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与交流;在校级干部(中层干部)之间进行学校管理、改革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定期进行互访;开展名优教师走校支教,在教师之间积极构建教学、教研的交流平台。

9

完善乡镇中心校与“校区”管理新模式,促进教师交流。

金堂县

改革“校区”及过渡农村小学的人事、管理、教育教学体制,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重组。加强“校区”文化建设,促进“校区”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校区”办学水平,实现教育公平,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和现代化。

深化区域教育互动联盟发展

10

发展城乡区域教育联盟,推动城乡教育深度融合。

青羊区、蒲江县

全面实施区域间教育交流互动,积极开展学校间的交流活动,形成稳定、常态的互动交流机制;构建城乡教育发展体系,提供更为优质、公平的现代教育服务。

教育水平

现代化改革试点

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

11

建立完善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各区(市)县

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科学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系统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综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12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监测体系。

各区(市)县

以学业质量监测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提升教师

队伍素质

13

创新具有成都特色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模式。

各区(市)县

建立班主任准入机制、考核机制、教研机制、培训培养机制、职称评定机制、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围绕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视野开阔、方法科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队伍。

14

创新培养培训机制,快速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青白江区

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职业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教育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学校的师资差距,推动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推进教育

信息化建设

15

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论证机制、项目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成都高新区

以数字共享、应用创新为核心,拓展教育服务功能,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办学方式

多元化改革试点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16

建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各区(市)县

实现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融入、融合、融通,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把职教集团建成校企共融、互促互进的生产和办学实体--校企共同体。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以服务成都市重大产业项目人才需求为目标,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实训、工学交替,培养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