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专项按既定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实施,取得了显著进展。五个整车型的功能样车已经完成,30千瓦和50千瓦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取得重大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整车设计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该专项已申请各类专利155项。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研究”重大专项已顺利地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磁浮交通长大干线适用性研究”已全面完成十二个分册及总报告,“国产化创新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第二阶段全面开展国产化研究及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目前,该专项已申报9项专利,另有7项正在准备申报。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为上海示范运营线的成功运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资源环境技术领域
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方面,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已研制开发出高频海底地震仪(OBS)、机载激光测深技术、深海彩色数字摄像技术、6000米海底有缆观测与采样系统——电视抓斗以及悬浮体、生物与沉积物保真采样技术等一批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实验样机系统和相关软件即将进行海试;针对我国一些特殊海洋地况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如:用于渤海大油田勘探、钻井、油气开发和开采工程的关键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进展,有望打破国外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垄断。
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在863计划“九五”期间支持的基础上,扇贝、对虾、鲍鱼、石斑鱼等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的遗传育种、品种改良以及病害防治技术进展显著,已有一批海水养殖优良新品种开始进入大规模养殖试验阶段。海洋生物药性机理和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我国今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别可以应用于抗早老性痴呆、心律失常、肿瘤等人类疾病的Ⅰ类海洋药物,已完成了药理、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开始为进入临床试验做准备。深海网箱养殖、耐盐饲用蔬菜养殖技术方面的成果,为我国海洋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在海洋监测技术方面,基于863计划“九五”课题的研发基础,在海洋浮标技术、海洋雷达技术、水下监测技术、船舶监测技术以及海水污染测量技术、赤潮监测、海洋遥感技术等海洋监测关键技术方面又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特别是在技术的综合应用和集成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首次利用国产卫星成功实现了大洋环境信息的分析,并将在长城站建立接收站。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的研发也正如期进行。
在环境污染监测技术方面,围绕着大气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环境内分泌物的筛选与控制技术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等几个重点技术方向,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成果,并注重了与企业和应用部门结合,示范应用已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