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其它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熟悉雨水管理数学模型应用,具备课题研究的数据积累、前期成果以及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
课题2: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针对国内城市积滞水频繁发生,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严重等问题,着重从城市地表空间规划、工程实施方式和污染源管理控制等角度,研究源头减流、削污、补源、控涝以及多功能综合协调的城市径流源头减控与污染物过程削减技术,建立防治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的地表空间规划和工程技术体系,为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开展雨水调控径流管理与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2. 主要研究内容
(1)地表特征对径流历程的影响及规划控制技术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布局对径流过程的影响及径流规律,在掌握不同类型下垫面径流过程特征参数和径流污染时空分布特性、雨洪控制、径流污染与地表空间类型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研究城市径流污染减控和内涝防治的空间规划分区和布局技术。
(2)城市雨水调控和内涝管理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地表空间积滞水等级划分方法和内涝判别标准及城市排涝标准的确定方法;研究城市径流污染减控和内涝防治设施布局方法和系统方案;研究通过改变地表覆盖条件和径流路径的城市雨水生态调控技术和排水设施调控减流技术,提出地表积滞水的疏导与滞蓄技术,形成城市雨水调控和内涝管理的技术体系。
(3)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评估与技术集成
调查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特征,评估现有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实施效果,研究提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评估方法与基准指标,构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评估的方法体系。开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单元技术、控制工程或不同技术组合的评估分析,确定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建立集成技术和工程案例库,研究适合于不同城市面源污染全过程控制的规划设计方案。
3. 考核指标
(1)提出城市内涝等级划分及排涝标准的确定方法,编制基于地表积水引流滞蓄的城市内涝减控技术导则;
(2)提出城市径流污染减控和内涝防治规划分区和布局技术,编制径流污染与内涝控制的竖向设计及排水系统规划导则;
(3)提出城市不同下垫面的径流削减与污染物源头减控技术,5年重现期以下降雨,单种下垫面径流系数降低10%以上;示范应用区域(500ha以上),综合径流系数削减15%以上,申报单位应明确污染物消减值并明确相应的课题考核测试方法;
(4)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经济评估方法,形成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典型案例数据库;
(5)编写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技术导则或手册;
(6)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4. 实施年限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
5.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800万元,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配套经费不低于1800万元。
6. 其它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雨水管理、内涝防治、市政排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
课题3: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研究
1. 研究目标
针对不同城市分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以及两种体制排水系统混用混接的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溢流污染问题,以削减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负荷为核心目标,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技术研究,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出指导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规程。
2. 主要研究内容
(1)城市排水体制对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的影响研究
针对不同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以及两种体制排水系统混用混接的现状,研究不同排水体制及运行模式对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影响,建立城市排水体制及系统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指标参数体系,研究提出不同降雨量水平、不同规模服务范围、不同排水体制的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需求及经济适用性综合评估方法。
(2)分流制排水系统旱季雨污混接控制适用性技术研究
针对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接造成的旱季溢流污染问题,建立全国典型城市雨污混接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形成雨污混接识别技术方法;选择不同混接程度的排水系统,开展混接改造多方案的技术经济优化比选研究与示范应用,形成雨水管网混接改造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广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污染控制。
(3)初期雨水拦截输送技术与调蓄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研究
针对分流制排水系统和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溢流污染问题,考虑雨水强排系统和自排系统在水力过程线、管渠污染物沉降特性和末端控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研究初期雨水拦截输送技术、排水系统在线和离线调蓄关键技术,提出适用于不同排水体制、模式的在线和离线调蓄设施的优化布局及设计参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和污染控制的工程绩效。
(4)强化初期雨水处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运行模式研究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流程和初期雨水水质水量特性,提出污水处理厂处理初期雨水的排放标准;研究适应初期雨水水质、水量变化的处理工艺优化技术和现有设施设备改造技术;针对降雨期和非降雨期进水水质水量变化,提出强化初期雨水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改造技术和运行模式,并开展示范应用。
(5)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减控的综合调度与技术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