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规范财经秩序,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和诚信建设。依法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群众利益的保护,对在全社会确立和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诚信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整顿财政收支秩序。继续开展税收征管检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收缴情况检查,整顿收入秩序,堵塞收入漏洞;加强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资金和政府性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做好追踪问效工作,严肃惩处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确保资金按规定使用。二是深入贯彻《
会计法》和《
注册会计师法》,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大力整顿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行业,逐步建立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推动全行业和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三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监督水平。四是加强财政法规体系建设,继续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各位代表:
完成2003年预算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改革,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二: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
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03年3月13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积斌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对预算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对预算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国务院报告的2002年预算执行结果,全国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18914亿元,超过预算899亿元;全国财政支出22012亿元,超过预算899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3098亿元。中央财政收入11020亿元,超过预算374亿元;中央财政支出14118亿元,超过预算374亿元。中央财政赤字3098亿元,地方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国债发行592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债务收入5679亿元,代地方政府发债250亿元。赤字和国债发行均在批准的数额内。
2002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组织财政收入,税收征管进一步法制化、科学化,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强化支出管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加大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积极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国家财政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部分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财经秩序混乱的情况仍然存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比较严重等。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国务院提出的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财政收入安排20501亿元,全国财政支出安排23699亿元。中央财政收入安排11940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11333亿元,地方财政上解中央收入607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安排15138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7201亿元,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补助支出7937亿元。收支相抵,赤字3198亿元。弥补预算赤字加上偿还到期的国内外债务本金支出2956亿元和中央代地方发债250亿元,全年国债发行总规模为640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债务收入61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