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


熊艳喜;李波平


【摘要】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简析概况并深入分析和检验湖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湖北省31年期间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因果关系不显著,短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提升人口城市化水平作用有限,唯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才能有效促进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城市化
【全文】
  

  一、引言


  

  城市化的涵义非常丰富,各种视角的观点非常多,根据相关理论,一般认为人口城市化实际上是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动态过程。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看,加快人口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湖北人口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为本省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湖北经济发展与人口城市化31年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经济取得了巨大了成就,经济总量不断扩大。1978年,湖北省国民生产总值仅151亿元,到1992年达到1000亿元,2009年为12961.1亿元。短短31年全省GDP增加了84.8倍,年均增长率超过为10%。人均GDP由1978年的332元,增加到2009年的22677元,增长了近67倍。


  

  经济增长源于三次产业的长足发展。湖北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由1978年的61.11亿元、63.71亿元和26.1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95.9亿元、6038.08亿元和5127.12亿元。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978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比为40.5:42.2:17.3,呈现出“二、一、三”的格局,第一产业偏高,第三产业落后;到2009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比为13.85:46.58:39.55,呈现出“二、三、一”格局。由此也带来就业效应的相应变化。1978年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比为76.97:14.08:8.94,呈现出“一、二、三”的格局,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严重偏高;2009年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比为46.99:20.33:32.66,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越来越多。


  

  30多年来,湖北无论是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还是在城市结构、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人口从农村大量涌向城市。1978年,城镇人口仅690.23万,农村人口为3884.68万;到2009年,城镇人口达到2631.20万,农村人口减少到3088.80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来度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传统方法测算, 1978年湖北的城市化水平仅为15.09%,到2009年则达到46.00%。据有关统计,湖北人口城市化有两个快速增长期,分别是1978-1988年(增长11.7个百分点)与1998-2009年(增长13.1个百分点)。究其概因,前者可归结为其间知青大量返城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落户大、中城市,后者则是其间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交通、餐饮、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从图1湖北省31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发展变化的概况可看出,湖北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总体发展曲线大致呈“S”型,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