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排污许可交易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排污许可交易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吴义龙


【摘要】传统的环保政策侧重于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排污企业进行强制性收费,其由于欠缺激励机制和信息问题而导致该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效率低下。本文试图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利用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传统环保政策的理论依据的庇古征税说进行了细致论证,提出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制定排污许可交易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并使环境资源外部性内化,体现出比政府税收手段更有效率。文章最后对排污许可制度的缺陷也进行了适当论证。
【关键词】排污许可;交易成本;科斯定理;庇古征税说
【全文】
  
  一、环境资源恶化的原因分析

  
  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工业污染不是人们普遍抱怨的大问题,环保政策也不像现在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原因或许在于,当初制造污染的企业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小于其为社会带来的福利,不对其进行惩罚是无关紧要的。这里面隐含的一个意思是,社会无需对工业污染的产权进行法律上的明确界定,因而在事实上就默许了企业拥有污染的权利,导致的结果便是企业放心的排污。当下的情形却是,随着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工业活动剧增,污染程度远非昔日可比,企业给社会带来的福利小于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因而导致了政府必须对其采取措施,以抑制不当后果的进一步扩大。与此相适应的环保政策的重点便是通过行政手段对工业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征税。

  
  这种局面的形成可以用经济学上着名的“公地悲剧”理论来加以说明。该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G·哈丁教授就人口资源关系等问题,于1968年提出的,后经多人加以不断完善。其内容大致是,倘若有一块草地是对所有放牧人都开放的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最终所导致的结果是该块草地因资源耗尽而被遗弃。因为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每个放牧人都期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他只会考虑每增加一头牲畜会给他带来多大效用。有利的一方面是能够使牲畜总量增加,不利的一方面则是分配给每头牲畜的食物将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每一头牲畜的潜在收益减少。但是,有利的部分是由放牧人本人完全获得,而不利的部分却由全体放牧人共同分担,个人得到额外的全部好处却只承担总成本的一部分。因而得出的结论是,理性的个人增加牲畜数量对自己来说是明智的选择。然而,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显然每个人都会增加自己牲畜的数量。“所以悲剧就发生了,每一个人都陷入到一个促使他无限制的增加牲畜数量的机制当中,而他们所处的世界是有限的。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的社会里,每一个追逐个人利益的人的行为最终会使全体走向毁灭。公地自由会毁掉一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