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阶层分裂源于模化的排斥性体制

中国阶层分裂源于模化的排斥性体制


于建嵘


【全文】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执政党开明派的领导下,“改革”和“开放”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内,社会各个阶层的物质利益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在经济改革单兵突进,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相对迟缓的情况下,作为科层组织的政党和政府机构还是占有社会的主要资源,决定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方向,客观上造成了经济发展创造的社会财富逐渐向少数人积聚的状况。


  

  再加上国家没有及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使得利益分配体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着较大问题,经济增长只起到了“让富者更富,有权者更有权”的锦上添花作用,却忽视了“雪中送炭”的重要性,很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异常艰难,没有均等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结构出现巨大的断裂,阶层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作为改革根本动力的共识在不同阶层之间已经很难达成。


  

  中国为什么会在改革进程中出现这种阶层分裂的现象呢?在我看来,社会转型后逐渐形成并日益模化和固化的排斥性体制是当前中国出现阶层分裂现象的根本原因。


  

  排斥性体制


  

  在以前的研究中我曾经谈到过,这个排斥性体制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代表权力主体的政治精英、代表资本主体的经济精英和代表文化主体的知识精英,在“合法”地享受着社会主要经济成果的同时,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对现行体制具有基本的认同感,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边界的社会统治集团。


  

  主要表现在:权力主体利用国家权威通过财税体制强化社会财富的集中程度并主导着社会财富的分配。他们由于垄断了国家的权力资源,而在经济上成为了最主要的获利者;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出现了一个权力资本化时期,社会财富通过非公平的体制转移,使一部分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了新生代资产者;在“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口号下,知识精英也获得了社会财富的部分支配权;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之间的转换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他们之间已经具有了身份转换的通道。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