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妇女。妇女在1920年以前没有选举权,在此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就在全部有资格投票的选民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确可谓“妇女顶起半边天”,也就说女性在选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妇女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在经过二战之后的大学教育普及后获取了高学历、高收入,开始真正关注选举,根据作者的数据,在1984年女性投票率开始高于男性;但她们关注的主题与男性有很大不同,如教育抚养后代、赡养老人、家庭健康与特定时期(9.11之后的)的安全问题!这样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愿意成为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者,但在安全问题时,妈妈们则部分转向到共和党候选人。但在今天美国的单亲妈妈或者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她们关心的问题则又有一些区别,比如说以貌取人,造成的选票流动[1]。
其次,年轻人群体。原来只能年满21周岁的美国公民才能有投票资格,在1971年的修正案将年龄降到18岁,使得年轻人群体更大,也就具有了更多的争取意义,动员他们为本党候选人投票。年轻人在20世纪60年代,充满激情,那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民权时代,反叛的时代,对国内这些选举政治不敢兴趣,他们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直到有他们关注的事情出现,比如说战争(这通常与年轻人有很大关切),以及现代科技下采用的一些对现代年轻人感兴趣载体表现出来,比如说Youtube,当候选人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或者说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以这种载体表达出来引起候选人注意。
但上述内容仅仅表现出有资格投票而已,如果要实现投票还必须完成一个技术性行为,即选民登记——这是作者在下一章分析的内容!
二、阅读思考
权利,公民可以抛弃,但没有权利,却要为权利而斗争,特别是为一些基本权利的斗争,比如说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一种基本的公民政治权利!当美国发展需要生活在民选政治阶段时,即主要政府人员(除了科层制人员,主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公民的选举权就成为公民一种基本的政治权利;当你没有这个权利时,你的利益就无法实现,除非你的利益已经成为影响这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时,你的权利就有可能出现转变,但仅仅是可能,而非现实。
通过美国选民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每次转变都是美国政治、经济形势出现巨大变化的结果!在只有一定固定财产的美国公民才有选举权时,当时的主要执政者主要是独立战争那一代美国人,他们,如华盛顿、麦迪逊、汉密尔顿等都属于有产者,他们对没有财产的人都抱有警惕、甚至恐惧之心,是不可能给予其他公民的权利的——还不要说当时处于奴隶地位的黑人——而且这些没有财产的公民他们也不关心政府的议员、总统如何选举,是否会代表他们的利益。因为在当时政府规模与政府行为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而且还要为生存而战,而不是其他,即使有权利他们也未必愿意行使!直到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的几十年,到杰克逊担任总统时,美国,至少美国北方开始19世纪的工业化(虽然仅仅开始,与19世纪70年以后的还有很大距离),而这种工业化与以前相比较属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且将普通公民卷入到这一场新的产生方式之中,再加上独立战争时期的领导人几乎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些新上任的领导人有很多都是从“平民”(或者说有平民经历)开始奋斗的,比如说杰克逊总统。那么给予普通美国白人以选举权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