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写至此,似乎愈加感到路途的漫长与艰辛,因为我们的最终理想是要让包括村庄选举在内的村民自治由制度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再依靠动员和催促来完成,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28]所以我们还有许多要做。迷茫之际,耳畔又响起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忠告: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具有二千多年封建历史和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文化又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搞民主政治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努力。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注释】 本文为中律原公司资助的中律原基层司法援助项目成果。由衷感谢项目组的资助,也真诚感谢清华法学院王晨光院长、魏南枝老师以及项目助理庄园持续的关心和帮助,还有他/她们对文章构思所给予的点拨;好友高洪涛一道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调查和访谈,劳心又劳力,本文凝聚有他的智慧和汗水;也感谢项目组其他成员所提供的帮助,以及在讨论中对本文思路所提出的质疑,文中部分段落就是针对他/她们的质疑所做的自我辩解;也感谢渠村乡司法所和当地人民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最后,也是至为重要的是,感谢业师王振民教授的授业解惑,以及对我这种“不务正业”的宽容和支持。 当然,文责盖有本人承担。 李松锋,法学硕士,电子邮箱:lisongfenglaw@gmail.com 史卫民、雷兢璇:《直接选举:制度与过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115页。 有人认为这与村庄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村庄经济越发达,村民的参与热情就越高。实际上恐怕还不完全如此,更多的要看村委会能否掌握和支配经济资源。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如果村委会未能控制和支配多少经济资源,农民的参与热情也不会太高。比如江苏苏南的很多村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远不如南京附近江宁区家元村。也就是说,可能整体上,或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村庄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并不是必然的结果。薛和:《江村自治―――社会变迁中的农村基层民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第168页。 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大多人认为该当选者能力一般;与当地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座谈,也得到相同的回答。 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第124页。 在江苏省启东市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由于村干部的报酬低,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而不愿留在村里当干部,致使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见黄跃平、陈文明:《村干部:一个后继乏人的话题》,《乡镇论坛》,1994年第10期,第5页。 如湖北省当阳市从1990年开始制定了从农村在职村干部中招聘国家干部的具体条件和激励措施,几年来当阳市共有15名村党支部书记、18名村主任、9名村妇代会主任被招聘为国家干部(中共湖北省当阳市委员会,1995)。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台词。 参见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第四章“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与第十二章“人类文化之早熟”的论述,学林出版社,1987。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第285页。 李江涛、吴重庆:《村委会选举与乡村社会的自组织资源》,载吴重庆、贺雪峰主编:《直选与自治――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生活》,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第257页。 详细论述参见贺雪峰:《论村级权力结构的模化——兼论与村委会选举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第213-218页。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第92页。 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第310页。 如贺雪峰的乡村调查,记述在《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