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张伟娜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
【关键词】经济法 和谐社会
【全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在一起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一、我国目前的社会和谐情况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被全世界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最为成功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倍增长,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但是,在巨大的成就背后,仍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城乡差距、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就业形势的压力日趋严峻等,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尤其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据调查,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的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这种差距的扩大,将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忽视了许多其他方面问题,如对资源的过量开采,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和浪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及环境的污染问题等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适时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二、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经济法的价值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
  经济法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体现国家意志的协调政府经济参与和市场主体运行的法律制度。其目的是要达到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国民经济的总体良性运动。通过达到经济主体规范化、市场竞争自由有序化、经济运行稳定化和社会保障实效化等效果来实现全社会内实质性、社会性的公平和正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要求公平与效率并重,社会结构更加合理,人们行为更加规范。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都要求达到社会稳定、协调、有序和良性发展,两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2、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的不同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