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教育与正义
魏小军
【摘要】一道流行的小学数学智力题的背后,隐藏着关于教育、知识以及正义的诸多内容。
【关键词】数学题,教育,法律,正义
【全文】
树上有十只鸟,有人开了一枪,问树上还剩几只鸟?这是一道很流行的小学数学智力题,据说已经被用来作为培养孩子发散型思维的标本题之一。
在一个饭桌上,我一位朋友讲起他女儿所在学校请来了一位名师,就以这个题来启发大家的发散型思维。名师说,零至十只都有可能,因为它们可能是一只或几只甚至全部都是聋子。在另一个饭桌上,我让几位朋友来解答这道题。又得到了一个新的说法:十只,因为开枪的地方和鸟所在的树不是在同一个地方。
如果继续考察,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说法出来。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发散型思维。据说最初的标准答案是零只,因为鸟都被吓跑了。而绝大部分人给出的错误答案是九只,有一只被打下来了。
我忽然想到,幸好这种发散型思维是用来做游戏的,如果放在现实生活里,世界会是什么样?可以设想一下,当你想过马路时,你会变得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走过去,因为无论是红灯还是绿灯,都会有出现任何交通事故的可能;当你想吃东西的时候,你会不知道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吃什么以及如何吃,因为任何一种选择都存在损害你的健康甚至剥夺你的生命的可能。再以此类推,无论你想做什么,你都会变得苦闷、彷徨,难以决断,甚至变得无所适从。而当你竟然想运用你的理性去计算各种选择的利弊并进行比较时,很大的可能是你的脑袋都快爆炸了,你想要做的事情却仍然没有任何进展,因为问题不仅在于你的计算能力,还在于你并不能获取你想要的信息。于是你只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慌不择路地冲过马路或者随便地开始吃,而更好的时机造就错过了。如果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你一个人身上,大家都骂你傻子,而如果我们假想人人都这样,那这个社会的效率肯定是极低的。
究其原因,就在于任何事物的进程都有无限种可能,我们通常接受某一种答案,并把它作为标准,这就是生活知识或者常识。这种知识或者常识是在某一类条件下,那无限种可能中最具普遍性的可能,往往是无数次观察或经验的总结。只有在这种情形下,人才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对未来作出判断,生活才得以可能。正如这个鸟的故事,零只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常识,其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类智慧在里面,尽管这种智慧并没有甚至也不可能为语言所传达。从我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里,鸟所面对的是残酷的自然选择,它从根本上缺乏一个像人类这样的互助体系,也缺乏人类这样长远打算,任何一只在生理上有缺陷的鸟都是很难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的。因此,说树上的鸟是聋的,甚至十只鸟是聋的,就实际意义而言,等于把接近零可能的状态描绘出来。如果没有告诉学生更为全面的背景知识,实际上也是误导了学生,使它们忽略了自然选择的现实或者知识,而对于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来说这一知识显然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