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推动企业完善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包装、运输、储存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控制关键环节质量,严格质量检验检测,推行卓越绩效、6S模式等科学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改善产品质量,增强质量竞争力。推动企业加强对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投入,加大对质量、标准化和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争全市名牌企业、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一批质量、计量、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降废减损等活动,有效控制质量波动,减少质量损失。
2.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以提高产品可靠性为目标,以质量安全为底线,加大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促使质量安全管理从被动防范向主动控制转变,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安全消费的市场环境。
(1)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和创建“三品一标”为核心,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场地挂钩、农超对接、准出和准入有机结合,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全面检验检疫制度。引导农资、农技双连锁服务并集中配送,确保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建设优质粮油、优质商品猪和特色畜禽、特色效益农业三大基地,鼓励大型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企业参与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建设,保障生产加工原料供应质量。
(2)促进工业产品质量提高。不断夯实标准、计量、认证等质量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杜绝无标生产。新建计量标准装置20项以上。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体系认证率达100%,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生产企业全部取得3C认证证书。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开展产品伤害监测、消费品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和制度研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健全产品准入、溯源和召回机制。
(3)促进市场商品质量提高。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四制两查一承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加强行政指导,强化经营自律,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不合格商品数据库,强化监测信息利用和共享。加强日常巡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把优质安全作为扩大内需的积极要素,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4)促进进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建立严密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的通关单联网核查,严格执行农兽残监控计划,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能力。完善疫情疫病风险分析评估、应急预案、预警快速反应和联防联控机制,严防动植物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商品进入或输出,杜绝疫病疫情跨境传播。
3.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始终保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民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严格实施风险分析,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严格执法打假,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构建质量安全监管常态机制,加强质量安全制度保障,维护经济运行质量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