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事业专项。围绕直接服务民生的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民生信息、科普及技术培训等五大重点领域,从衣、食、住、行、旅游、娱乐等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民生科技产业专项。围绕绿色健康类产品、数字娱乐及网络类产品、低碳生活类产品、民生安全类产品、民生科技小产品等五大类民生科技产品,突出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重点发展民生需求大、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广的民生科技产品,为改善和服务民生、加快民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发展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乐山”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科技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为全市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责任,将科技进步纳入对县(市、区)的考核范围。
(二)抓好科技政策的制定落实。贯彻落实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优化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环境,落实有关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科技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产学研联盟等创新平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的创新主体。鼓励支持科技中介发展,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对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发与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以及社会公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优秀科技成果的奖励,鼓励创造性劳动和智力贡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构建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创新文化环境。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加大科学普及工作投入,努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三)健全科技投入的机制体系。探索和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与引进外资为补充,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逐步提高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注重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注重科技开放的广度深度。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挖掘科技合作的深度、拓展科技合作的广度。巩固我市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关系,积极寻求与其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广泛引进技术、人才、项目、成果。积极开展成都经济区科技合作与交流,联合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主动寻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外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培养,支持市内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高我市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