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全市专利实施新增项目250项以上、转化率达30%,新增产值56亿元以上,新增利税8亿元,年新增产值增幅高于全市GDP增幅。
(五)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1.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杨凌农高会等重大科技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进活动,积极探索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路子,逐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引进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到乐山转化。
2.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采用委托研究、共同开发、有偿使用等形式,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认真落实“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等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企业和技术创新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鼓励企业探索更加灵活的薪酬管理模式,实行股权和期权等激励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3.建设知识创新平台。大力营造知识创新氛围,探索建立知识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知识创新成果的技术转移。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源头创新,特别是整合利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等在乐科研单位科技资源,不断提高源头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4.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融资平台。加大科技金融工作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的对接,鼓励引导创业投资机构、银行和担保机构等向科技型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参与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我市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六)实施七项重大科技专项。
根据我市的产业布局和相对技术优势,实施七大科技专项,力争实现重点领域的重点跨越。
--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专项。改良西门子法工艺及配套装置技术、多晶硅节能及环保技术、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技术、光伏制造技术、电子级单晶硅提纯技术的研究、探索物理法、四氯化硅锌还原法等低成本太阳能多晶硅生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专项。制造业的战略高技术、高技术产品的制造技术、以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包括成套装备制造、共性关键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新一代流程工业等领域的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及企业信息化技术。
--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专项。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近短距离无线互联系统与传感器网络,开放系统集成平台、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系统,三维CAD技术、ERP系统。
--动植物新品种选(引)育及配套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专项。运用动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建设完善育种技术平台,开展主要农经作物、林竹、畜牧(家禽)等种质、遗传资源的评价与利用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生产配套技术,开发重要动植物病虫害诊断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展生物制剂研发。
--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专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产学研联合,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因素,加强农作物和畜禽品种选育和配套种养技术的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技术链,即良种(动植)育繁技术-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精细加工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及现代储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