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路线和方法
技术路线和方法:为分县(市)、区整理分等成果确认分等参数体系、分县(市)、区补充完善基础资料、完善分等因素图、收集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确定最新县级农用地分等单元图、建立农用地分等基础数据库、计算耕地质量等别并转换成国家等、编制补充完善成果、补充完善成果的核实与确认、数据库汇交,全市及县(市)、区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及相关的图表册汇编等成果。具体以下:
(一)分县(市)、区整理分等成果,确认分等参数体系
分县(市)、区整理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梳理和确认各县农用地分等所采用的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及其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赋分、权重,利用系数等值区划分结果和经济系数划分结果。
(二)分县(市)、区补充完善基础资料
在上一轮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的土地利用的实际,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
1.收集整理最新土壤资料(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最新土壤调查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数据),用于更新县(市)、区域内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体构型、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酸碱度、土壤盐渍化程度、地表岩石露头度等分等因素属性值。
2.根据近十年来县(市)、区区域内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补充调查,以确定新增耕地和整治耕地在土层厚度、坡度和灌溉保证率等分等因素属性上的变化。
3.针对县(市)、区区域内耕地投入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发生显著的区域,按照规程要求开展样点补充调查,用于完善县级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如区域内耕地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无显著变化,不开展此项调查工作。
(三)分县(市)、区完善分等因素图
以上一轮的分等因素图为基础,完成县级分等因素图的完善工作:
1.根据收集到的最新土壤资料(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评估成果、测土配方施肥、地力调查等),补充完善县域内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体构型、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土壤酸碱度、土壤盐渍化程度、地表岩石露头度等分等因素属性值,形成以上因素的最新分等因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