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
1、加强对城镇布局的调整,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实现资源合理和有效配置。以“产城融合”为引领,加强对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的调整,力争打造以产城一体、水城融合、多元要素集聚均衡发展的现代淀山湖新城。依托虹桥商务区发展商业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天然湖泊资源发展湖区经济,通过空间开发整合、设施整合和环境整合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实现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一城两翼”的发展格局,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2、建立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发展区域功能优势明显、能耗低、污染小的先进制造业和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二)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1、深化推进工业节能。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调整领域从“两高一低”转到“三高一低”,重点对零星化工、纺织印染、四大工艺(电镀、热处理、锻造、铸造)和危险化学品等部分行业、落后工艺和重点区域实施专项调整。淘汰200家与产业导向、规划布局不匹配的劣势企业。强化新建项目节能审查。按照国家发改委2010年6号令要求,开展前置性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标准和能耗标识制度,严把高耗能建设项目准入关。实施电机、变压器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工业用电设备节电,组织实施重点耗电企业电能平衡。实施泵和风机变频调速节能技改,将年运行3000小时以上的低效电机替代为高效电机,将S7系列以下变压器全部替换为S11系列以上的节能变压器。大力开展燃煤锅炉专项节能技改工程。基本淘汰1吨/时(含1吨/时)以下的燃煤工业锅炉,实行燃气替代或集中供热改造。推进1吨/时以上(含1吨/时)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鼓励企业采用生物质燃料替代。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的能效对标管理。高耗能产品参照国内先进水平制定产品单耗标准,按照国家、市有关价格政策实行累进加价。
2、强化建筑节能管理。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严格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审批新建建筑,确保区内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通过一批公共机构建筑示范,鼓励发展节能率65%以上的高标准绿色建筑。加大既有建筑改造力度,结合旧区改造和公共建筑的改建、扩建、装修、抗震加固,推广节能门窗、外遮阳系统、节能灯及老旧空调系统的改造。对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办公楼改造项目按50%的节能率执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重点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根据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的相关政策,依托力诺瑞特等太阳能光热企业,在6层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6层以上居住建筑和医院、养老院等公共建筑鼓励安装。结合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示范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和地源热泵等节能低碳技术。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节能管理,全面开展节约型工地创建活动,加强施工现场能耗信息公示。加大住宅全装修推进力度,推进节能设施集成应用。
3、加快推进交通节能。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轨道交通17号线建设,推进公交车专用道建设,鼓励公交换乘,进一步优化城市出行结构,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载运率、客座率和运输周转能力为目标,合理调整公交路线,避免盲目增开路线。严格执行交通工具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速淘汰高耗能老旧交通工具,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公交领域的试点应用,重点推进双电混合纯电动车试点运行。
4、加强商业和旅游等服务业节能。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提倡销售高等级能效标识家用电器,限制销售高耗能的家用电器,对列入《能效标识产品目录》的节能灯具、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和各类节能、节电装置开设专柜,开展节能商品宣传和推广。推进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大力引导和推进青浦区规模经营的饭店积极创建绿色饭店,对成功创建绿色饭店的单位进行资金奖励。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和节能灯。在旅游景区内宣传低碳出行旅游,倡导“绿色消费”。深化日常用能管理,严格执行大型商场、饭店内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的规定。
5、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制度。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用房的能耗公示,定期通报机关事业单位能耗状况,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行政经费预算与能耗水平相关挂钩的机制。加强公务用车节油管理。深化公务车使用管理制度,鼓励公务活动共同搭乘和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优先选用新型节能环保车,加强公务车节油考核制度建设,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推进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医院建设,大力推动学校、医院开展节能技改,落实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改善工程。对具备条件的医院积极推进分布式供能系统。
(三)进一步强化节水、节地、节材
1、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高耗水行业作为工业节水工作的重点,革新和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工业园区和节水型企业。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的非传统水资源应用。发展节水型农业园区。开展农田节水灌溉改造,结合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进节水型灌溉设备的应用,大力普及农业节水知识。节水灌溉率达到80%以上。发展节水型服务业。在宾馆、饭店、医院、学校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建筑推广和普及节水型器具。洗车业推广节水型洗车工艺设施。加大节水技术和节水型器具的推广应用。加快重点地区无内衬、高龄、易漏易爆的供水管道改造,并推广应用预定位检漏和精确定点检漏等技术。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取用水必须采用或安装节水型的灌溉器具;政府机关和城区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学校采用节水型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