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监管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动监管制度和管理制度创新,积极建设和谐向上的监管文化,加强监管队伍素质建设,完善适应我省实际的监管机制和管理机制,推动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监管工作成效日益显现。
二、“十二五”我省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对银行业需求加大。随着国际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快,我省成为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区域;《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我省探索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逐步深入,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2.更加重视支持银行业发展。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将金融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并提出繁荣金融主体、做大做强我省金融业总体思路。省、省辖市政府在资金、税收、用地、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鼓励支持银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银行业发展。
3.银行业改革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企业改革步伐,稳步发展农村金融和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企业,进一步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完善政府金融管理体制。这为我省进一步推进银行业机构体系建设,推进银行业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1.银行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亟需改变。我省银行业业务发展速度慢,对经济的贡献度较低。“十一五”期间各项存贷款增幅在中部六省排名居后,存贷差增长4700多亿元。贷款与生产总值比值为0.69∶1,与全国平均水平1.28∶1相差甚远。2010年全省存贷比仅为70.46%,与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上限75%有一定差距。银行业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7%。
2.银行业机构体系亟需完善。截至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未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有4家未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业机构尚未设立,尚有80%的县未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全省银行业高端人才不足,银行业各机构发展模式雷同,中心城市金融资源集聚效应不强。城商行总体规模偏小,资本持续补充难度较大,整体竞争力不强。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繁重,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风险水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管控能力亟待提高。我省银行业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发展能力不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营机制尚未彻底转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收入结构单一,产品品种较少,运行效率不高,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能力仍相对薄弱。银行业监管现状与良好银行监管标准和有效银行监管要求存在差距,监管创新水平还难以完全适应银行业发展要求。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践要领,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战略,围绕建设“合规金融、诚信河南”的发展目标,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内部管理,优化结构布局,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强银行监管,切实增强银行业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银行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巩固银行业在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构建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安全高效、竞争有序的银行业发展格局,显著提高银行业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立我省在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大省、强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