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人口、青少年、妇女、被监管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商务、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强化出国劳务人员等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作为外出务工人员相关培训内容。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地区,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流动人口居住聚集区域或社区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工商部门和工商联等单位要积极引导用工单位在其负责管理的农民工集中居住场所摆放宣传材料和安全套,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优势,向流动人口、育龄人群宣传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劳务输出组织、用工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教育、公安、卫生、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卫生、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在医学院校、师范院校相关课程中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内容,在初中及以上学校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专题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课时落实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校社团、互联网、学生刊物等平台的作用,积极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并将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等相关教育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妇联、人口计生、卫生等部门和单位要关注感染艾滋病的妇女和面临感染艾滋病风险的妇女,积极倡导和支持开展针对妇女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预防母婴传播的知识教育,防止配偶间传播,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团体的工作网络优势,继续深入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青春红丝带”、“妇女‘面对面’”和“红丝带健康包”等专项行动。公安、司法等部门要结合监管场所特点,加强被监管人员的法制宣传和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
(二)扩大综合干预,增强防控实效。
突出重点,遏制艾滋病性途径传播。公安部门要继续依法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违法犯罪行为。卫生、宣传、文化、人口计生、旅游等部门要落实宾馆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的有关规定,加强检查指导,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各地要明确放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的公共场所。相关场所的经营者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安全套的使用。加大对暗娼、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多性伴者等高危人群,以及感染者配偶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力度,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要将艾滋病和性病检测纳入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对检出的艾滋病病人、性病患者及时提供治疗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性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治疗服务网络,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及时规范治疗性病病人,并将性病诊疗服务与艾滋病预防干预紧密结合。探索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预防配偶间和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间传播等方法。
开展对吸毒人群的综合干预,扎实推进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减低艾滋病和毒品的危害。大力度实施禁毒,综合整治、有力打击毒品犯罪,解决毒品问题,公安、司法部门要以深入推进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强力推动禁毒严打整治,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综合治理各类毒品问题。卫生、公安、司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将预防艾滋病经吸毒传播与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戒毒条例》相结合,加强综合干预,进一步扩大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覆盖面。依托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立延伸服务点,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建立完善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之间的衔接机制,积极探索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场所内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向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的转介工作。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减免费用等激励机制,加强对服药人员的管理和综合服务,提高维持治疗保持率,确保治疗效果。在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难以覆盖的地区,继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