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污染防治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水平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水环境保护工作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水质与水量统筹协调。严格执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流域为单元,水质、水量有机结合,跨部门、跨县区统筹协调,推进水环境、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点源与非点源统一控制。以污染减排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点源污染治理工作,加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工作。重点水库要强化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航运的水域要对流动污染源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治理。
五、重点任务
(一)加快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强化六大水库流域生态保护,建设六大水库区域水源涵养林、山区生态林地,发挥四湖一塘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农业面源氮磷排放量,削减进入河湖(库)水污染物量,逐步形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强化风险防范机制,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继续加强两流域内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和《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逐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水源地水质全指标的分析工作,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点源和非点源的含氮和含磷污染物的总量减排。严防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事故性排放,建立健全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实施淮河、巢湖流域保护战略,推进分区污染防治。以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统筹实施流域、区域污染防治。针对流域的水污染共性问题,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业污染防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面源污染控制等提出统一要求。针对六大水库和淠河、东淝河、沣河、淠东干渠、杭埠河等水域的污染特点,实施分区污染防治策略,分区确定规划任务和治污重点。积极争取并推动建立实施大别山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着力保护好六安的青山绿水。
(四)强化总量控制战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功能区管理要求,严格环境准入标准,逐步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区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实行浓度和容量控制,逐步建设重点集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养殖业污染综合利用设施,确保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