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
进一步拓展上海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加深与各大城市,特别是友好城市间的教育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成功经验。以政府为主导,注重发挥院校的主动性,使院校成为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吸引更多外国青少年来沪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青少年的对话与沟通。依托 “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方绿舟等资源,开发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和上海特色的活动项目,完善设施建设与加强人员培训。做大做强“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进一步丰富夏令营的内容,提高质量,每年接待200人次友城青少年来沪交流。
(4)推进教育机构海外办学
鼓励高校和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在海外建立学校或参与国外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满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战略。鼓励知名中小学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和教师,到海外华人聚居程度较高的地区举办学校,为海外华人和外国学生提供基础教育,与世界分享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到“十二五”末,以与海外教育机构合作或独立举办的形式,分别设立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海外机构和项目各1个。同时,建立海外办学的质量认证和评估机制,保障海外办学质量。
(5)充分发挥汉语学习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作用
鼓励高水平大学和中小学赴海外建设“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特别是举办中国文化特色强的专业性“孔子学院”。“十二五”期间,新建3-5所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步伐。
继续给予“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外国留学生经费支持。鼓励各国学生、学者和汉语教师来沪研修汉语言文化,或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
加快建设一支了解不同文化、掌握外国学习者学习心理、思维方式的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开发国际汉语推广外派教师和志愿者人才库,推进文化志愿者赴海外宣传中国文化活动。鼓励高校根据不同人群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需要,加快开发各类国际汉语教材和辅助读物,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集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1-2个示范性上海国际汉语培训基地,培训国外汉语教师和组织开展国外学生中国文化和汉语学习夏令营等。在培训中融入中国文化教育,推动对外人文交流。鼓励各区县建立“汉语教育中心”,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为其融入本地中小学打下汉语基础。
(6)开展海外志愿者服务
鼓励高校开展海外志愿者服务项目,定期选拔和组织教师、学生和毕业生走出国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志愿服务。
建立高校海外志愿者激励与保障体系,搭建海外志愿者服务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信息,消除海外志愿者期满回沪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建立相关研究、咨询与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测试与评估,开展相关人员的能力培训,确保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教育国际化重点工程。
1. 设立上海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民间机构
充分利用上海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各种资源,充实上海教育国际化的服务力量,设立从事上海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民间机构,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谋划和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上海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服务,树立上海教育国际交流的品牌。该机构将主要承担:开发与国外教育合作项目,拓展交流渠道;组织赴海外举办“上海教育展”,宣传上海教育品牌;承担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海外宣传、申请受理、评审组织等工作;负责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政府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受理申报工作;承担本市海外孔子学院(课堂)教师、志愿者的遴选和派出工作;协助管理本市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等。
2. 积极参加国际教育测试与评估
鼓励相关专业机构研究主要的国际教育测试与评估,根据上海教育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参与2-3个面向不同教育层次、不同人群的国际教育测试与评估,在国际比较中把握上海教育的优势与可能存在的不足,推广上海教育的成功经验。
3. 加强教育外事干部的能力建设
建设外事干部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教育单位的教育外事干部的国家意识和政治意识,提高教育外事干部依法对教育涉外活动规范服务和有效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协调、信息处理、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教育外事管理干部队伍。
4. 开展国别和区域教育发展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