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评选试点工作,评选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行为规范、社会效益显著的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内涵建设,推动形成办学者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专家队伍建设,强化对专家的业务培训。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公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认证结果及认证报告等,保护社会的知情权,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提高办学质量。
(3)开展高水平的高中阶段合作办学
鼓励上海优质高中与国外知名高中和教育集团合作,设立1-2所独立设置的中外融合的合作高中,招收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融合本土课程和国际课程,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国际交往与国际竞争能力,满足市民、海归人员和外籍人员子女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二)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1. 目标与任务
外国留学生教育是加强与国外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培养知华、友华、爱华人士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上海高校国际化办学能力,扩大上海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拓展本地学生国际视野和建设多元文化校园,把上海建成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外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地城市。上海外国留学生教育将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切实落实《留学中国计划》,继续提高质量,改善结构。通过逐年提高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数额、完善奖学金的奖项设计、提供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等途径,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沪留学。到“十二五”末,留学生人数达到7万。其中学历生2.5万,约占留学生总数的35%,长期生数近5万,占总数的72%。
2. 举措与项目
(1)完善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奖项设计
逐年增加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年度拨款额度,不断完善政府奖学金分配方式,增强奖学金对外国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增设本科全额奖学金,扩大奖学金受益面。积极研究和推进奖学金的货币化试点。强化对奖学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督促高校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效益。
为政府奖学金生提供一揽子服务,包括适应指导、文体活动、学业监测和实习安排,让奖学金生享受到优质服务,增进其对上海教育及上海城市的好感度。建设政府奖学金生校友网络,形成一个知华、友华的优秀留学毕业生网络。
试点“冠名奖学金制度”,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自然人设立各类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奖学金体系。
(2)提高留学生课程与专业建设水平
突出上海学科特色,开发一批特色精品课程与专业。紧密结合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大力培养和引进能用外语授课的教师,开发相关教材,方便留学生用外语学习。制定本市用外语授课的课程与专业标准,引导和鼓励高校不断提高外语授课课程与专业的质量。到2013年,建设40门用外语面向留学生授课的市级课程和10个市级精品专业;到2015年,建设80门用外语面向外国留学生授课的市级精品课程和15个市级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统一的留学生精品课程选课平台,方便留学生在不同高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优秀课程。
组织开发多语种的“当代中国研究”系列教材,内容涉及当代中国语言、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法律、当代中国教育、当代中国社会等,帮助外国留学生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发展。先期编撰12册英语版教材。
(3)建设外国留学生辅导员队伍
研究建立外国留学生辅导员制度,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国际化的外国留学生辅导员队伍,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服务、咨询和指导。
(4)加强外国留学生预科培养
建立上海外国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为市政府奖学金生和其他有需要的留学生新生提供汉语和基础知识的强化培训,以及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辅导,帮助留学生顺利度过最初的适应期,提高其学业成功的可能性。制定预科教育课程标准,确保预科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
(5)继续推进“上海暑期学校项目”
利用市政府奖学金,吸引更多高校参与“上海暑期学校项目”。加强政府引导,鼓励高校合作,开发具有特色的学习内容,丰富暑期学校的内涵。同时,吸引外国暑期进修学生来沪接受学历教育。开展项目培训,提高项目质量,把暑期学校打造成上海教育的国际品牌和城市名片,每年接受1000人次的外国学生来沪短期学习。同时,为外国驻上海领馆工作人员提供汉语培训,帮助其熟练掌握汉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