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通知

  从资源总量看,近年来我市年秸秆量基本稳定在120万吨左右,其产量随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减而增减。2010年,常州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117.20万吨,利用量达105.07万吨,尚有12.13万吨未得到合理利用。从品种结构上看,全市秸秆资源主要以水稻、小麦和油菜黄色秸秆为主。其中,水稻最多,秸秆资源量78.55万吨,总量占比67.02%;小麦秸秆资源量32.04万吨,总量占比27.34%;油菜秸秆资源量6.61万吨,总量占比5.64%。从区域分布上看,农作物秸秆主要集中在金坛、溧阳两市及武进、新北两区,天宁、钟楼、戚墅堰农作物种植面积很少,全市秸秆资源整体分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从利用方式上看,全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利用技术与方式有待提升和改进,利用效果潜力空间较大。

  二、“十一五”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常州市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从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速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显著增加,技术创新水平加速提升。201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9.65%,主要利用方式为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

  (一)秸秆肥料化

  秸秆肥料化利用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加工商品有机肥。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包括机械化还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2010年,全市秸秆肥料化利用量60.89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51.95%。我市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在省补的基础上每台给予相应配套补贴,以配足各辖市(区)秸秆还田机具,全市已拥有与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2214台,基本满足还田机具需求。同时,我市还发展了油菜田覆盖还田、经济果林与花卉苗木覆盖还田、林地中草药覆盖还田、畜禽圈舍垫圈铺草等非机械化还田肥料化利用方式,目前覆盖还田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外,我市有机肥生产企业和区域性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也已初具规模,年利用秸秆可达7万吨左右,年生产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约20万吨。

  秸秆肥料化是当前也将是“十二五”期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农作物秸秆最现实、最易于推广操作的利用方式,有利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秸秆能源化

  秸秆能源化利用包括农村直接生活燃料、秸秆发电、沼气、气化、固化成型和炭化等。随着近年来秸秆发电步伐的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在综合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2010年,全市秸秆能源化利用量30.47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6.00%。各种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中,秸秆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比例不断下降,秸秆沼气化利用比例呈上升趋势,秸秆固化成型和炭化加快推广,秸秆发电和秸秆气化正在全市积极引导、逐步开展。自2006年全省开始实施农村清洁能源项目以来,常州市共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达3800户,建设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173处,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和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各1处,可集中供气300户以上;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3个。

  全市正积极引导、培育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开展秸秆气化、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未来,秸秆能源化将是常州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秸秆基料化

  秸秆基料化利用包括食用菌基料和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2010年,全市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量为7.27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6.20%。其中秸秆食用菌基料5.00%,秸秆育秧1.00%,秸秆生物反应堆0.20%。近年来,我市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全市建有食用菌种植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可有效利用11.9万亩稻麦秸秆。作为“中国食用菌之乡”的金坛市,食用菌面积从2003年的250万平方米发展到了现在的350万平方米,产量2.08万吨,产值1.3亿元,年消耗秸秆7万余吨。除用作食用菌基料外,秸秆用作育苗基料,我市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成熟,全省领先,现已投入实际农业生产中,年消耗秸秆上千吨,利用量尚不大。

  目前秸秆基料化方式主要以食用菌基料为主,用作食用菌生产后的基料富含营养,既能加工成饲料实现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直接还田,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秸秆基料化也是我市今后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秸秆饲料化

  秸秆饲料利用主要指通过氨化、青贮、微贮、揉搓丝化等处理技术,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转化率。2010年,我市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量为4.69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4.00%。秸秆饲料化已成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途径。

  (五)秸秆工业原料化

  秸秆作为工业原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板材加工、造纸、建材、编织、化工等领域。2010年,全市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量达1.76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1.50%。其中秸秆粉碎为1.20%,其他0.30%。秸秆原料化利用在我市比较少,未来可适当提高秸秆原料化利用的比率。

  三、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政策激励机制问题

  实现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须配置大功率农业机械并增加一次作业,每亩成本增加30-40元。由于缺乏相应的作业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手和农民的积极性。

  (二)产业化问题

  秸秆产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1月,尤其是“三夏”期间,茬口时间短。但秸秆收集机械短缺,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秸秆收集的时效性等因素,对秸秆产业化利用形成制约。

  (三)技术支撑问题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机械化还田比重相对较大,食用菌基质、秸秆气化利用秸秆量相对较低,技术储备较单一。而对秸秆需求量大的如秸秆发电、秸秆板材、碳化等工业化利用技术储备大项目在我市仍在探索实践之中。

  (四)收集贮运体系问题

  农作物秸秆具有的量大、分散、体积蓬松、密度较低、季节性强等特点,导致秸秆的收集、贮运难度较大,收集成本较高,尚未形成可在我市推广的成熟的秸秆收贮运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五)农民认可问题

  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等优点。目前,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和配套农艺技术尽管已成熟,但操作上较烦琐,劳动强度和相对作业成本大,广大农民接受仍需要过程。

第二章 “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面临形势



  农作物秸秆作为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正日益受到我市人民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一方面,现代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秸秆的收集、整理和运输成本、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等对秸秆综合利用也提出了挑战。

  一、机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