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加强社会反映评估和舆情引导工作。一是对涉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事故等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信息,要对公开后的社会反映进行预判,做好应对预案,并及时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二是优化决策工作流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三是对涉及民生的政策、规章要及时进行解读。
三、完善公开目录编制
(十二)扩大目录覆盖范围。按照《贵州省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黔政办〔2012〕2号)文件要求,完善我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覆盖全市所有市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市级公共企事业单位。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由其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十三)完善目录内容。全面梳理信息发布单位的职权事项,结合国家、省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要求,在实现与省政府公开目录对接的基础上,完善现有信息公开目录内容,扩大公开领域,规范和深化公开内容,能公开的信息要做到全部公开,提高公开的质量和实效。
(十四)扎实推进依申请公开工作。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按照
《条例》规定认真受理、答复,应当公开、能够公开的必须依法予以提供。不断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细化申请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研究分析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稳妥地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妥善处理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依法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特殊需求。
四、加强监督培训
(十五)组织实施业务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力度,进一步配强、配齐队伍,落实相关经费,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要加强对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能力。着重进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内容保障和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的培训,深化具体工作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政策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