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以隆德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文化品牌为带动,以泾源县王洛宾艺术馆、西吉县钱币博物馆、彭阳县皇浦宓博物馆、原州区农耕博物馆等专题馆和各县公共文化设施为载体,梳理整合六盘山区社火、民歌、花儿、口弦、刺绣、回族婚礼服饰、剪纸、皮影、花灯、杨氏泥塑、砖雕、石雕、根雕、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地方特色文化系列产品,加快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化。
创作红色文化精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军长征会师、西征光辉历史以及边区革命史等素材,结合重大纪念活动,组织创作、编排、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推出《六盘山》、《骑兵第一连》、《王贵与李香香》等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旅游推动文化价值转换。加强萧关遗址文化园、火石寨地质博物馆、老龙潭龙宫文化园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红色文化景区,举办六盘山山花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拓展文化旅游内容。推动文化旅游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区内及周边省市文化旅游合作与交流,积极融入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实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
四、“四组团”--区域特色文化城市
推动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四市文化产业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和差异化发展,成为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一)“山水园林、重工基地”石嘴山。
建设沙湖影视文化核心区。以沙湖盆景化景观为依托,建设以沙湖影视城为核心区的中国宁夏区域性影视基地,形成沙湖影视城与沙湖景区有机融合、互为补充、相互拉动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开发人性化、多元化的休闲产品,完善沙湖水镇建设,拓展文化服务功能,把沙湖建成集商务、会议、康体、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度假区。
发展环星海湖特色文化产业。统筹规划环星海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星海水镇、上下五千年雕塑馆,重点建设集文博会展、观光游览、影视演艺、文化商品销售等业态为一体的“五七干校”文化园,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以历史启迪心智、教育人民,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深度开发军旅文化、移民文化、工矿文化。依托贺兰谷古长城、古关隘、古战场、古城堡做文章,开发边塞军旅文化旅游。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文化园、建设矿山博物馆,开展工矿遗存文化游。按照石嘴山建市的历史脉络,整合各个时期移民文化的特点,弘扬具有时代特点的开拓创业精神,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二)“滨河水韵、回族之乡”吴忠。
建设沿黄文化产业精华区。依托黄河金岸中华黄河坛、黄河楼等标志性文化建筑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黄河文化产业园,统筹规划黄河文化主题展览区、黄河慈善文化展示区、滨河养生休闲区、民俗体验互动区、水上运动健身区,使优美景观和文化符号相得益彰、文化产业和慈善事业交汇呼应,成为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引领沿黄文化产业发展的精华区。
建设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集散地。通过举办宁夏回商大会、中国(吴忠)清真美食节、中国(吴忠)回乡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地域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经贸文化活动,更好地展示回族服饰、民族民间艺术、回族医药、回族饮食、民族体育等文化元素,建设体系完善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流通基地,广泛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大力发展包装印刷业。积极扶持培育包装印刷企业,引进数字化制版、印刷设备,发展绿色节能环保包装,推进行业整合,建设中国(吴忠)西部包装印刷城,使其成为西部最大的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带动全区包装印刷业装备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浪漫沙都、枸杞之乡”中卫。
彰显防沙治沙成果文化。推动沙坡头景区提质增效,建设世界沙漠博览园,构筑大漠黄河沙水交融、沙漠绿洲人进沙退、边塞古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景观,展示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奇迹。打造“风雨沙坡头”文化品牌,拓展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民间艺术品等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开发羊皮筏、黄河古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沙坡头景区文化品质,用文化元素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把沙坡头打造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依托黄河文化、大漠文化、边塞文化、生态文化聚集优势,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新宁(中卫)能源化工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与造纸、建材等重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中卫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腾格里湖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交通枢纽城市文化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把中卫市建成重要的区域性文化经济中心城市。
用文化产业理念引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建设枸杞博物馆和世界枸杞博览中心,举办枸杞博览会,开展枸杞观光专题游等多种形式,提升中卫“枸杞之乡”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枸杞之乡”品牌延伸,用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包装硒沙瓜、红枣、葡萄、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丝路古城、红色六盘”固原。
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将台堡一二方面军会师纪念碑、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等红色文化旅游规模层次,扩大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创作生产和宣传展示,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把固原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文化高地、重要文化旅游城市,提升固原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保护利用好丝路古道文化。借助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机遇,规划建设固原文化城,进一步改善固原古城、隋唐墓地、开城遗址、须弥山石窟等文物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条件。扩建固原博物馆,完善须弥山博物馆,推动须弥山石窟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举办“丝路古道”文化学术研讨会,依托“丝路古道”文化,再造“文化固原”新优势。
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整合人文和自然资源,统筹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艺创作基地、民风民俗采风基地、革命题材影视剧拍摄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固原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