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大力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工艺美术等各类文化产品市场,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所等文化要素市场,培育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积极策划举办和承办全国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搭建全区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首府文化发展活力。

  二、“两区”--回族风情和西夏文化产业区
  以吴忠市、永宁县为重点区域,打造回族风情文化产业区;以西夏王陵及其周边为重点区域,打造西夏文化产业区,着力培育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回族风情文化产业区。

  建设回族文化主题公园。弘扬回族文化精粹,内引外联,开发回族特色相关文化产业,把中华回乡文化园、世界穆斯林文化城打造成为展示回族风情的典范园区,把吴忠市、永宁县建设成为独具回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培育回族民俗文化品牌。整合回族服饰、回族餐饮、回族用品企业和店铺,打造回族文化特色街区。开发利用有基础的回族聚居村,建设回族民俗文化村、回族风情园。对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及处于街区的清真寺进行维修保护,展现特有的文化风貌。举办各种形式的回族文化展览,充分展示回族文化独特魅力。

  打造回族文化系列精品。实施回族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推进回族舞台剧目和文学、影视、美术、动漫作品创作,打磨提升《月上贺兰》、《曼苏尔》等保留优秀剧目。加大“花儿”音乐产品开发力度,叫响“宁夏-花儿的家乡”品牌。加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产品开发,推动回族文化传统技艺传承发展。

  拓展向西开放文化交流合作渠道。办好中阿文化艺术节,开展双边学术研究与交流,广泛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各类文化交流与合作。建设世界穆斯林民俗村、友谊广场、历史博物馆,形成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海外文化产品销售和演艺推广中心,使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有机融入全球文化产业链中。

  (二)西夏文化产业区。

  加强西夏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积极保护西夏王陵、拜寺口双塔、西夏文字等文化遗产,提升西夏王陵等重点景区的文化品位。建设西夏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迁建西夏王陵博物馆,实施韩美林艺术馆等项目,推动西夏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强西夏学研究。建立西夏学重点学科和研究机构,培养西夏学研究人才,广泛吸引学术界、产业界人士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举办国际西夏学研讨会等节会,推动形成西夏学研究热潮,确立西夏学研究的领先地位。

  开发西夏特色文化产品。建设西夏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马术、驼术、射击、狩猎、摔跤等体验西夏人粗犷豪放生活的文化旅游项目。开辟以展示西夏服饰、西夏影视作品为主的旅游区,开发西夏文化工艺品,创排西夏乐舞系列文艺作品,扩大西夏乐坊知名度,使西夏文化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卖点。

  三、“三带”--三大文化产业带
  立足宁夏地域民族历史特色文化资源禀赋,建设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贺兰山历史文化、大六盘红色生态三大文化产业带,使其成为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黄河金岸文化旅游产业带。

  建设黄河文化展示线。以弘扬黄河文化为核心,以黄河金岸为轴线,完善提升中华黄河坛、水工博物馆等项目,抓紧实施黄河明珠塔、黄河楼、黄河书院、移民博物馆、世界企业文化馆以及仁存古渡文化生态旅游景区、贺兰长河湾、平罗天河湾文化旅游区和华夏河图等项目。加强沿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沿黄景区文化内涵,保护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打造出一条展现黄河文明的文化金飘带,使之成为宁夏文化产业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的纽带。

  发展沿黄文化旅游。增强沿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亲水、开放、舒适”的生态环境优势,全方位拓展文化服务内容,积极发展高端商务旅游。注重体验式开发,规划建设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滨河公园、休闲广场、水岸景观、自驾游基地,发展黄河人家农家乐旅游。打造具有现代都市气息、景观优美、特色鲜明、设施齐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商务旅游带,培育文化旅游消费热点。

  推进沿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沿黄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镇、中心村文化产业发展,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把现代文化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在重点镇和中心村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保护民风民俗有机结合,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土地和滩涂利用、沿岸农业和制造业产业升级等重点项目中融合文化产业要素,推动沿黄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一体化。

  (二)贺兰山历史文化产业带。

  打造贺兰山历史文化品牌。以贺兰山丰富的历史遗迹、自然资源为依托,挖掘贺兰山独特的边塞文化内涵,把握贺兰山“奇山、古道、历史”三大特色,合理开发贺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苏峪口边塞博物馆、忠烈祠等文化设施,打造“银巴古道”和“贺兰山阙”等重点文化品牌。

  培育贺兰山文化产业集群。统筹贺兰山历史文化产业带发展,整合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西夏王陵、镇北堡影视城、北武当文化旅游区等资源,打造贺兰石艺术品、西夏文化工艺品、岩画衍生书画作品、西部风情影视剧等重点文化产品,形成科普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军旅体验、影视创作等集约化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

  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成立贺兰山岩画联盟,举办古人类文化遗存考察等活动;实施贺兰山历史古迹综合性保护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维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取缔沿山的采石场、砂石厂,通过封山育林、人工培育,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贺兰山历史文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局面。

  (三)大六盘红色生态文化产业带。

  打造六盘山文艺创作基地。以六盘山秀丽的山水风光为背景,以红色文化、民风民俗为重点,充分发挥六盘山区文化积淀丰厚、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广泛吸引中外文学家、摄影家、文艺爱好者、本土艺术家参与,打造六盘山文艺创作基地,组织全国性摄影大赛、文化采风、源头探秘、文化寻根等活动,提高六盘山红色生态文化美誉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